首页 > 历史军事 > 瀚海唐儿归 > 第894章 圣文神武天下武功至极(中)

第894章 圣文神武天下武功至极(中)(1/2)

目录

杨继业今年三十岁,耶律休哥今年三十一岁,塞尔柱今年二十四岁,张德卿今年二十八岁,卢多逊今年二十九岁。

包括之前去到波斯的赵匡义和小黑熊张烈朝、吕端分别为二十四岁、二十五岁与二十八岁。

很明显,这就是张鉊为即将成为太子的皇四子张贤景,打造的班底。

最大的原因,就是张鉊今年已经五十一岁,他准备掌权到十五年后的六十六岁左右,就会逐步开始削减自己手中的权力。

到了那时候,杨继业等大多处于四十岁到四十五岁这个年纪,年富力强、经验丰富,足够辅佐太子

更重要的是,这些人是在张鉊的影响下一步步成长起来的,他们对于张鉊的忠诚和崇拜,肯定远远高于张贤景。

有了他们作为班底,张鉊也才能保证在放掉一些表面权力之后,仍然握有极大的,足以颠覆任何现状的隐形权力。

权力漩涡中可容不下多少父子亲情,早做打算可远比父慈子孝好的多。

当然,这也跟张鉊已经准备在未来的十五年中,再次搞出一些大动作,将夏君夷民该走的大部分路,都打好地基有关。

之所以要这么急,没办法,一个大权在握,手里还握着神权,并且他还拥有草原、高原的强宣称,随时可以调整自己的位置,全方位无死角打击敌人的皇帝。

实在是太BUG了!

在这种状态下,只要他愿意,随时可以把所有的臣民,不分高低贵贱统统打成奴隶,所有人在张鉊面前,都不会有一点点的安全感。

特别是随着张鉊年龄越来越大,这种恐怖威压感,会在所有人中开始急速激增,

这种力量,始皇帝不曾拥有过,汉世宗武皇帝、唐太宗文皇帝不曾拥有过,哪怕是后来的洪武大帝也没能拥有。

妥妥的双刃剑啊!

这种高压下的掌控力,能让张鉊快速将全国的人力物力都动员出来以实现他的目标,但也很容易造成过犹不及或极度恐惧下的大反弹。

所以时间不宜保持太久,十五年,是个比较适合的时间长度。

。。。。

那么有了给张贤景锻炼班底和拉近彼此感情的需要,身为持节都部署的张贤景,可就不是单纯在做一个名义上的统帅了。

而是在杨继业、耶律休哥、卢多逊等人的辅助下,真正的行使起了大军统帅的责任。

当然,这是在战前,具体的说是行军途中。

张贤景一路向西,充分参与到了行军打仗的各个方面,并与之前他不怎么好接触的关中行省平章、临淄郡王刘再升。

刚刚返回凉州坐镇的河西行省平章,河西陇右防御大使,俱兰郡王虎广。

安西行省平章、安西北庭防御大使,叶支郡王郭天策等,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开始试着并熟悉与这些国之重臣打交道。

而在张贤景前往波斯的途中,波斯、大食这边的时局,又发生了极大的变化。

首先是当惨败的消息传来,身在巴格达的布韦希王朝留守阿亚德.道莱,立刻就慌了。

因为他们德莱木人说到底是从波斯来的,现在波斯大部失陷,布韦希王朝控制的近卫四万人中三万人被俘杀,腹地和武力都同时丢失,可以说布韦希家族已经来到了灭亡的边缘。

于是,阿亚德.道莱强力封锁了所有通往巴格达的消息,并马上带兵进入了哈里发穆提的宫殿,企图命令哈里发立刻下诏征召五万勇士,并把他们置于布韦希家族的控制之下。

阿亚德的打算是整个伊拉克也就还剩下这么几万勇士,先把他们征召起来控制住,再加上早就被控制的哈里发,应该勉强可以保住布韦希家族不会马上被推翻。

但是他的打算很快就破产了,因为没了阿杜德.道莱和数万布韦希王朝精锐的存在,阿亚德.道莱并不具有可以支配哈里发的权威。

在哈里发穆提的暗中授意下,一直作为黑衣大食阿拔斯王朝文官之首的维齐尔(宰相)阿米德家族族长,阿拔斯王朝现任维齐尔,阿布.艾尔.法德勒.穆罕默德.阿米德。

也就是黑衣大食历史上著名的维齐尔大阿米德,立刻将消息散布了出去。

一时间,本就不满波斯人进入巴格达并控制哈里发的大食人,应声掀起了反对的浪潮,居住在伊拉克周边的库尔德、贝都因等彪悍部族,也开始频频叛乱。

最大的危险,则来自于主要控制地区在今叙利亚的哈姆达尼王朝。

因为巴格达本来就是由哈姆达尼王朝控制,他们是十八年前的945年才被布韦希王朝击败,只能退往叙利亚的。

现在轮到布韦希王朝衰弱,哈姆达尼王朝在叙利亚缓过劲来了,自然想要重回王位。

乾元四年,公元965年,经过一番龙争虎斗之后,布韦希家族的掌权者阿亚德.道莱困守巴格达。

而听命哈姆达尼王朝的贝都因游骑兵,则占领巴格达西北门户费卢杰,随时可以发起进攻。

布韦希家族的失败就已经注定,只是时间和代价的问题。

随后,在维齐尔大阿米德的斡旋下,为了应对来自东方的威胁。

哈姆达尼王朝之主赛弗.道莱,同意阿亚德.道莱带着剩余的布韦希家族武装安全退出巴格达,并允许他们继续统领胡齐斯坦和巴士拉两地。

这两地方位于两河流域的入海口,控制了大片的海口平原,是波斯湾沿岸最富裕的土地,特别是巴士拉,在此时的广义大食领土上,都是著名的富庶兼文化名城。

本就胸无大志只想保住性命的阿亚德.道莱当即同意,他在巴格达与哈姆丹王朝的宫廷大臣签订协议,宣布表面上成为哈姆丹王朝的藩属之后,立刻就退出了巴格达。

而阿亚德.道莱一退出巴格达,哈姆丹王朝之主赛弗.道莱就火速亲率三万大军进入了巴格达。

这让阿拔斯王朝的哈里发穆提,重掌权力的希望瞬间破灭。

而进入巴格达的赛弗.道莱在维齐尔大阿米德的协助下,重建了原本隶属于哈里发的权力体系。

他放弃了道莱这种荣誉称呼,转而命哈里发任命他为苏丹,并以本名阿力木为名,称苏丹阿力木。

苏丹这个字,在这之前还没有后世那种意思,本意是力量、裁决者之类,现在被赛弗.道莱弄了出来,直接成了阿拔斯王朝最高的僭主称呼。

赛弗.道莱变成了苏丹阿力木,就好比从曹丞相进化成了入朝不趋、赞拜不名、剑履上殿大汉魏王。

可怜的哈里发穆提,为谁辛苦为谁忙,到头来连象征意义都快玩脱了。

。。。。

而就在巴格达发生剧变的时候,张贤瑀也在伊斯法罕没空理会他们。

因为在甲三堡一战后,张贤瑀控制的伊斯法罕和设拉子等西南波斯以及南波斯领地,原本可不是属于萨曼波斯的。

而且实际上这里才是属于历史上波斯帝国的核心区域,物产丰富、人口众多,教派复杂。

如果不算呼罗珊和拉伊(德黑兰),光是伊斯法罕和设拉子就有接近四百万人口,要是算上呼罗珊和拉伊,足足有七百万人口之多。

要以五六万的军力,占领和平定七百万人口,还要从中挑选一大批愿意跟安苏(曼苏尔)去巴格达恢复波斯王国的人,难度还真不小。

于是,在巴格达的大食人大乱斗的同时,张贤瑀在张烈朝、曹彬、赵匡义、吕端等文官武将的辅助下,开始大规模在波斯本部和呼罗珊分封功臣。

一口气就洒出去了三个君侯、七个方伯、君子君男四十多,巡检使数百。

随后张贤瑀还在百忙之中,抽调一支两万人的队伍,彻底剿灭了盘踞波斯东南的萨法尔王朝,也就是后世霍尔木兹海峡到巴基斯坦之间的小块沿海地带。

此战,联军斩首六千余级,俘虏一万多人,随后又进行了震慑性的大屠杀,把本就只有五六十万人口的萨法尔王朝几乎三成男丁都处决了。

但快速的分封和击破萨法尔王朝虽然稳定了形势,巩固了军心,但是却让张贤瑀几乎没法再次发动针对阿拔斯王朝的战争了。

因为总共就五六万人的河中诸夏联军,取得了如此大的胜利,个个都已经盆满钵满了。

得了海量钱财没有要分封的兵将们,急着想回河中去把财富与家人一起分享,他们没有鼓噪起来要回去就算不错了,哪里还会想要去巴格达玩命。

而不回河中,留在波斯和呼罗珊的兵将们都成了封臣,最下面的巡检使都有三四百户两三千形同农奴的百姓,他们就更不想被征召起来继续作战了。

君子以上的,忙着呼朋唤友把在河中甚至中土的亲属叫来稳定封国。

君男和巡检使们忙着娶两房漂亮的妾室,以便从封地上发展亲信,然后到处走门路希望从天竺买来几十上百农奴,继续开垦荒地和放牧。

这就叫军无战心,这就叫军心不可用,强行征召起来打仗的话,他们就敢在战场上轻则划水,重则一哄而散。

这也是所有封建军队,甚至是三湾改编以前连解放军都不能避免的顽疾。

。。。。

就在双方寂静又尴尬的对峙中,经过十一个月的长途跋涉,皇四子敦煌郡公张贤景所率的远征大军,终于到达了拉伊(德黑兰)。

拉伊城外,安国大王张贤瑀率领全部文武在城外列队,等待张贤景的到来,他还是有些不安和不爽。

不安,是不知道张贤景即将给他带来的是什么。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新书推荐: 拜师青城山,师兄余沧海 我在妖武乱世,武道成神 神探狄仁杰之平行武朝 金雨楼 人在卡玛泰姬,无数天赋词条 带反派崽上娃综,玄学后妈杀疯了 双穿:玄幻吃苦,都市享福 我在荒星开军校 阿格里巴和公主大盗 娇瘾:迟先生他俯首称臣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