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大明元辅 > 第287章 辅弼(廿二)此事易尔

第287章 辅弼(廿二)此事易尔(2/4)

目录

那么以江夏郡王为例,一般都是简称为江夏王。由于封号是两个字,所以俗称二字王。

因此,有明一代的一字王都是亲王,封号只有一个字。二字王都是郡王,封号都是两个字。不过话说回来,在唐朝以前的中国,一字王和二字王之间的关系还是比较混乱的。

在西晋之前,中国是没有亲王和郡王的区别的。汉朝初年封了许多宗室为王,有的以国号为名,如齐王、楚王、魏王。而有的则以郡县为名,如济南王、临淄王、长沙王。但无论用什么方式命名,大家的级别都是一样的,都是王爵。

到了西晋时期,郡王这个爵位首次出现,不过当时对于亲王、郡王的命名并没有明确的规定。西晋的亲王也可以是两个字,例如东海王司马越、长沙王司马乂、成都王司马颖、河间王司马颙、汝南王司马亮,这几个王虽然都是以郡县为名,但也是亲王。

唐朝建立后,唐朝朝廷正式区分亲王和郡王,明确了亲王的封号为古国名,用一个字;郡王的封号为郡县名称,用两个字。

到了明朝,皇族宗室的爵位制度基本完善,亲王就是“某国国王”,郡王则是“某郡郡王”。

在唐、宋、明三朝,除了极特殊情况以外,亲王基本上只授给皇族,郡王则可以赐封给功臣。例如历史上的明末民族英雄郑成功,他就被南明政府封为延平郡王,简称延平王,是二字王。

在最初的时候,南明政府想封郑成功为亲王,名字都想好了,叫潮国国王。但是郑成功坚辞不受,因为明代没有封异姓功臣为亲王的先例(但有死后追封郡王的),于是永历帝改封他为延平郡王。

不过异姓王的爵位通常都不能继承,其后代都是降为国公,以国公传世。例如徐达的封爵就是中山王,而他后代的爵位则是魏国公。

当然,在乱世时期,一些规矩也就严格不起来了,便也有异姓王袭爵的情况。还是说郑家,郑成功死后,他的儿子郑经就继承了延平郡王的爵位。

不过这些都是说封汉人为王的,或者即便不是汉人,但也是汉化程度极高的国内少族,那么对于册封蒙古人,究竟有没有什么说法或者先例呢?

也是有的。

据《明实录》记载,永乐六年,蒙古瓦剌部首领马哈木等人响应明朝的招谕,遣使“来朝贡马,且致诚恳,请印信封爵”。

永乐七年,明朝册封马哈木、太平、把秃孛罗等三人为顺宁、贤义、安乐等三王;十一年,蒙古鞑靼部首领阿鲁台“能顺天道,幡然来归,奉表纳印,愿同内属”,于是明朝又册封阿鲁台为和宁王。至此,明朝与东西蒙古分别正式建立了封贡关系。

不过这里必须要说明一下,以上这些册封,与如今的顺义王把汉那吉情况并不相同,不应该作为类比。为什么呢?因为受封者的心态完全不同。

刚才提到的这几个册封,在明朝的官方记载中,更多体现和强调的是马哈木、阿鲁台等蒙古大封建主主动向明朝俯首称臣,接受明朝的封爵,向明朝奉表纳贡。然而明朝的这种看法实际上却与蒙古对封贡的真实看法和态度有一定差距,甚或是相左的。

实际上,永乐年间明朝对蒙古顺宁王、和宁王等王的册封,是在蒙古内部分裂、大汗权力式微的形势下,东西蒙古激烈混战争霸,而明朝积极介入其中的产物。

在当时明蒙对峙的形势下,对于瓦剌和东蒙古来说,谁能够获得明朝的支持,谁就能在争霸中取得优势。因而,接受敕封,遣使朝贡,与明朝建立封贡关系,就成为争霸双方竞相采取的策略和手段。

于是,不论是马哈木等人,还是阿鲁台,其接受明朝印信封爵真正动机和目的在于换取明朝政治、经济上的支持和帮助,以便在内部争霸斗争中孤立打击对手,击败对方。

对他们来说,与明朝建立封贡关系不过是双方进行争霸的手段和工具而已,其意义更在于藉此实现与明朝的政治联合,获取封爵带来的巨大经济利益,以便壮大自己的实力,同时借明朝的力量去打击对手,对于处于劣势的一方尤为如此。这也是瓦剌较早接受明朝封爵的动因所在。

由此可见,封贡在他们而言,与其说是臣服于明朝,不如说更多的是一种为了争霸而行使的权宜之计,而并不完全代表其真的“愿同内属”,成为明朝的恭顺藩臣。而一旦在争霸中取得优势,这种态度和看法就表现得更为明显和直接。

如,瓦剌马哈木等人乘东蒙古新败于明之机,屡败阿鲁台,又袭杀本雅失里汗,另立答里巴为傀儡可汗,势力大增,一时占据草原争霸的上风。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新书推荐: 人在柯南:我真不是名侦探 我真不是邪魔外道啊 沈婉宋恒小说最新章节免费阅读 小师弟要逆天 沈婉宋恒免费阅读无弹窗 沈婉宋恒夫人饶命将军的掌心妻最新章节在线阅读 夫人饶命将军的掌心妻月荼 龙有逆鳞 南知意帝释景是什么小说 夫人饶命将军的掌心妻沈婉宋恒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