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大明元辅 > 第284章 总百揆(十一)参半

第284章 总百揆(十一)参半(3/4)

目录

再是,明代皇帝后期中后期的皇帝虽然不少都有些怠政,有如嘉靖那般的道君皇帝,也有正德那般自封大将军的贪玩皇帝,但是不可否认的是,明代的皇帝多不是昏庸无能之君。

比如嘉靖皇帝虽然修道入迷,但却是能牢牢掌控住朝政,内阁首辅这样的重臣说换就能换。正德皇帝虽贪玩,但他的能力也是不弱的,应州大捷杀得蒙古长时间内不敢再进入明土半步。因此,基于明代皇帝多不是幼君,也不是昏庸无能之辈,由此外戚自然就很难借着皇帝昏庸无能,从而去执掌皇权。

其次,洪武、永乐二帝对外戚很是提防,在他们父子二人制定的祖制下,即使明诸帝如何的宠幸妃嫔,他们最多也就是“优者厚田宅,列僮奴”,赐予外戚丰厚的钱财,却不会重用外戚,更不会给予外戚高位。

所谓“后父初秩,不过指挥,侯伯保傅以渐而进”,即使是贵为皇后的父亲,最初也就是指挥使这样的虚职,之后最高也就是太傅这样“贵而虚”的职务,反正是不会给予实权要职。由此,明代外戚多数是“虽拥侈富之资,曾无冯藉之势”。

同时,明代诸帝不但不会重用外戚,更是对外戚实行严格的管控,锦衣卫、东西厂等特务机构对外戚是重点照顾,一旦发现外戚有违法乱纪的行为,惩罚就是“戚畹最当守法,否则罪倍常人”,无论何种罪行,皆罪加一等。[注:当然这话到了后期也就是说说而已,尤其是因为贪财引起的罪责,往往都会被宽宥。]

再是,由于理学影响的深入,明代的皇后、皇太后多是贤后,至少她们几乎都没有什么政治野心。

这一点不得不说,明代的前朝虽是混乱不堪,宦官乱政、党争、腐败等问题是层出不穷,但后宫相比以往各朝却是干净得多,其妃嫔,尤其是一国之母,多是“贤德淑惠”之人。这些后妃多数都能以身作则,她们没有什么政治野心,不仅不会主动的去干涉朝政,甚至还往往带头抑制母族势力。

如马皇后,每次朱元璋想要敕封其母族时,她都是以“国家官爵,当与贤能之士。妾家亲属,未必有可用之才”为由,拒绝朱元璋的敕封。

再如张太后,英宗继位时,因其年幼,原本张太后是能名正言顺的干预朝政的,而且也有大臣支持她这么做,但是张太后却以“毋坏祖宗法”为由拒绝,却将朝政委于“三杨”执掌,而非母族执掌。

如此,在没有后宫的支持下,外戚自然也就失去了干政的条件。

最后,明代之所以没有出现外戚干政问题,这里面还有明朝官员的原因。众所周知,大明朝的文官集团实力强大,外戚这股能威胁到文官集团地位的势力自然也是他们所不能容忍的,但凡有一点苗头,文官集团都要立刻上去踩一万只脚。

这个例子甚至都不必举别人,就说郑贵妃最得宠的时候,身为国舅爷的郑国泰见了高务实也是恭恭敬敬的乖得像个小宝宝,由此可见一斑。

刚才说了,“外戚干政”的前提是皇帝年幼或者昏庸,再加上后宫之中的那位——幼帝之太后或者昏君之后妃——甚有权力欲。

这两条现在都不满足,按理说高务实不必担心会有人现在就把他看做“申侯”。然而,事情没有这么简单。

皇帝昏庸这一条现在是肯定不会有的,今上目前唯一的弱点可能就是无论如何不肯亏待郑妃,但这一问题远不足以让朱翊钧达到昏庸的程度。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新书推荐: 迟到的亲情比草贱,我走你们哭什么 都市圣手医仙 穿成反派白月光了,但主角是我弟 投喂病弱世子,我在流放地搞基建 穿书七零:我带着痒痒鼠种地开厂 御兽,然后合体 海贼:开局收养赤犬,义子巴雷特 我朋友很少,但青梅女友很多 全球冰封,我囤女神就能变强 二周目的她们变成了病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