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大明元辅 > 第283章 正国本(卌五)部衙会议

第283章 正国本(卌五)部衙会议(3/4)

目录

当然,如今的广西托了当时高务实给它搞“计划经济”的福,发展很是迅速,早已是今时不同往日。

现在的广西,木材、香料、制糖和造船业成了四大支柱,另外还有一个钦州港在手,每年已经可以向朝廷上缴各种税款六十多万两。可以说,广西不仅摆脱了当年财政黑窟窿的尴尬,甚至还能挤进全国中游。

六十多万两的税款就能挤进全国中游?是的,因为高务实的财政改革之后,税收其实变得有了后世“国税”和“地税”的特征。这样一来,广西本省能拿到的税收比例是有限的,很大一部分会被户部直接收走,根本不走广西当地的账。

这么说吧,去年广东直接缴纳的税款也不过一百八十余万两。别看仍然三倍于广西,可如果对比后世来看……那会儿广东gdp那可是常年在广西五倍以上的,财政贡献那就更不必提了。

十几年时间让广西发展到这个程度,使得高务实在广西的名声威望一时无两,当地甚至出现了好些高务实的生祠——没错,就是原历史上魏公公满天下享受的那个玩意,只不过现在广西当地的高务实生祠都是民间建的,官方倒是并无表示。

其实也不是官方不想表示,当地有人为高务实建生祠的消息传出之后,广西官方就想趁机拍个马屁,不料疏文刚上,就被勃然大怒的高务实严词叫停了。广西官场这才知道马屁拍在了马腿上,从此不敢再提。

言归正传,一省之地的一万四千余两银子花费,这数目的确是需要户部拍板的,尤其是辽东这地方还比较特别,它不是个正常的“省份”,实际上是个“军管区”——这一点本书前文专门说过,这里就不赘述了。

由于这个原因,辽东实际上是大明各地里面第一大的财政黑窟窿。辽东的所谓财政,本质上就是“军屯制”。各地也没有诸如知府、知县这种专门的行政官员,更别提省级机构的三司了——辽东三司由山东代理,但山东方面其实也不大管。

呃,也不是不肯管,实在是你辽东本身就是军管状态,知府知县啥都没有,我山东的官员两眼一抹黑,怎么管你的民政啊?所以,辽东的所谓民政,实际上是各卫管的,而各卫的上司如果说有一定民政权力的,那实际上是巡抚和兵备道两级。

这么多年来,认认真真搞过行政管理的辽东巡抚和兵备道,大概就只有高务实一个。也得亏有个高务实管过一段时间,所以现在的辽东经济比原历史上到底是好多了。

主要有几个方面的产业发展不错,包括辽南盐业、柞丝产业、玉米产业、耐寒水稻产业,以及京华在鞍山附近建立的煤铁军工复合体。不过,产业虽然发展势头不错,但属于辽东本地财政收入的却很少。

辽南盐场,这是皇帝和高务实联手搞的,打的是皇家旗号,根本没人敢去收税。后来还是高务实表示这样会“与民争利”,因此主动按照全国统一标准纳了税……但是盐税属于国税,当地还是一文钱都拿不到。

柞丝产业,这产业一开始京华牵头搞的,后来京华退出了生产部门。经过改制,现在本质上是当地联产承包,雇员几乎全是民间妇女,而京华只负责统购统销。

这个柞丝产业是高务实当做民生工程搞的,目的是让当地妇女能因此获得一定收入补贴家用。因此,很早以前高务实就特意定了个极低的税率,这就导致现在发展虽然不错,但每年给当地利税只有不到四千两银子——整个产业不到四千两的利税。

玉米和耐寒水稻说是产业,其实并不能形成产业级的规模,本质上也是一种民生工程。推广开来之后,获益的主要都是民间,因为朝廷征税并没有变化,而他们多了玉米和耐寒水稻的产出,生活条件立刻有了不小的提高。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新书推荐: 重生七零,俏军嫂靠抽奖赚麻了 重生七零:真千金被最野糙汉娇宠了 怀孕不让生,离婚你后悔了? 重塑新宋从携带百亿物资开始柳尘王月婵 假千金退婚,傅少贼心不死 重塑新宋从携带百亿物资开始 宠外室吞嫁妆?重生后我换婚嫁权臣 无敌小侯爷叶玄赵凝雪月红妆 重塑新宋从携带百亿物资开始柳尘王月婵小说最新章节免费阅读 柳尘王月婵重塑新宋从携带百亿物资开始小说免费阅读全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