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大明元辅 > 第277章 战后波澜(四)疏争功过

第277章 战后波澜(四)疏争功过(3/5)

目录

另一派算是有节制的夸,高务实的出身、曾经作为皇帝伴读这些旧事他们没提,而是着重强调了高务实入仕之后的功业。

他们的目的其实也是推高务实入阁,不过这些人可能看得深远一些,或者就是昨晚听到了什么风声,所以他们还特意提出:高务实作为文臣,其立下的文治之功其实胜过武功,因此对高务实的封赏应该有所侧重,不能因为他看起来战功更加显赫就给他弄武臣封爵那一套。

总而言之一句话,在“文臣”这个范畴之内,皇帝陛下您怎么封赏高务实都行,但绝对不能把武臣封爵那一套用上。这其中更有甚者,认为就算要给高务实封爵,那也必须按照李善长的模式来办。

至于什么叫“按李善长的模式来办”,那自然是说按照李善长当年文官封爵的办法来给高务实封爵:李善长可是开国韩国公(一开始是宣国公)。呃,至于韩国公后来为何除爵,那是另一回事了,总之都怪胡惟庸案。

说实话,这提议倒是个“创举”,因为朱元璋封李善长的时候,还并没有说将来只有军功可以封爵这话。

中国的爵位制度出现很早,自周朝开始就出现了公、侯、伯、子、男这五等爵位。汉朝把五等爵位变成了王和侯两种,能够得到这份殊荣的都是皇帝的本家、外戚和有功之臣,后来又把担任丞相一职的人封侯。自汉朝以后,尤其是到了五胡乱华时期,封爵就变得异常混乱,基本上在朝廷内任职的人都可以获得五等爵位。

到了大明朝,形式为之一变。朱元璋打天下的时候,给功臣以及死难将士的封号也都是五等爵位。可是等到坐稳天下之后,朱元璋又觉得封爵太滥了,似乎显不出尊贵来,于是就把五等爵位变为三等爵位,也就是只有公、侯、伯,并且规定,文官不得封为公侯,最多只能封为伯爵,而且前提是必须立有军功。

从表面上看,是朱元璋苛刻,舍不得爵位赏赐,毕竟一个文臣一般是不会有机会立有军功的。这从一方面来讲,这个政策确实是朱元璋对武将们的偏爱,因为武将只要是有爵位,哪怕官职没有文官大,在朝中受到的尊崇和地位要远远高于文官,也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文官势力。

可惜,这个制度在明中后期没有坚持下来。总兵在明朝属于武一品,可是在明末却出现了“总兵帐下无县令,县令亲随有总兵”这样的过于贬低武人的局面。而为了鼓励文官们立功封爵,在明朝的官方学校里,惯例是要开武备课程的,学子们一面学习圣人之言和治国之道,另一方面还要学习兵法和弓马——当然制度是制度,你学不学那是另一回事。这个制度是朱元璋的首创,所以明朝初期文臣们大多都是文武双全的。

然而开国皇帝也并不是神,实际上在原历史上明朝的277年里,文臣封有爵位的一共只有九人,封为公爵的只有一人,其余八人都是伯爵。

唯一的国公便是韩国公李善长。李善长是朱元璋的萧何,在朱元璋起事初期就跟随着他,虽然读书不多,但计谋百出,为大明朝的建立立下了殊勋,因此朱元璋把其奉为自己的萧何。

明朝建立不久,李善长就被封为韩国公,俸禄四千石,立有铁券世袭罔替,并且免本人两死,免其儿子一死。可即使是这样,李善长最终也没能免除一死,因受胡惟庸案牵连,全家七十余人被杀。相对于其他人来说,朱元璋对他还算“够意思”,给了李善长全尸,并且因为李善长儿子是驸马的缘故,免除了李善长的长子一死。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新书推荐: 重塑新宋从携带百亿物资开始柳尘王月婵 假千金退婚,傅少贼心不死 重塑新宋从携带百亿物资开始 宠外室吞嫁妆?重生后我换婚嫁权臣 无敌小侯爷叶玄赵凝雪月红妆 重塑新宋从携带百亿物资开始柳尘王月婵小说最新章节免费阅读 柳尘王月婵重塑新宋从携带百亿物资开始小说免费阅读全文 无敌七皇子 重塑新宋从携带百亿物资开始柳尘王月婵小说全文免费阅读完整版 救命!小毒后又灭了谁全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