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大明元辅 > 第1168章 安得倚天抽宝剑

第1168章 安得倚天抽宝剑(3/3)

目录

即便是与君主相争,往往也没有性命之虞,最多就是外放到地方,远离朝政罢了。这点从范仲淹和王安石的境遇上体现得最为典型。

大明就不同了。明太祖朱元璋出身贫民,对了于吏治的腐败有切身体会。立国后,更以严刑峻法整顿吏治,对官员要求极为严苛,稍有贪腐行径就会被处以极刑。

但偏偏在对待大臣的问题上,他和他的儿子朱棣又为后世做了很不好的示范:朱元璋在处理胡惟庸、蓝玉两位功臣的案子上,光是受牵连而被杀的官员就达到四万余人;

朱棣也不遑多让,在方孝孺一案上更是做出了“诛十族”的壮举,连方孝孺的门生、朋友都没有放过。因为方孝孺一人,导致前后共有八百多人被杀。

由是,明代的党争几乎都以人身消灭为结局,失败者往往连性命都保不住。

如果说这还只是开国皇帝所作所为形成的“祖制”惯性,那么实际的社会根源也是有的。

这个社会根源的关键点,就在于长江流域的开发。

北宋时,江南的开发已有规模,经济、文化水平较高,但黄河流域也并未衰落,且由于国都在开封,所以整个南北方的发展比较均衡。

这点从北宋一朝名臣的籍贯上可见一斑:范仲淹为苏州人,王安石为江西临川人,寇准为陕西渭南人,韩琦为河南安阳人。

但到了明代,长江中下游流域已经开发得很成熟,经济和文化水平都盖过了北方;加之南京是开国时的首都,故其政治、文化中心的地位一直不坠。

自此就导致了一个结果,“金榜题名”者大多来自于这个区域,以至于皇帝不得不改变科举的全国一榜,将之划分出南北榜等,目的就是为了尽量保持平衡。

但即便如此,效果也并不是特别好,至少应该没有达到皇帝们想要的结果。因此到了明末,影响最大的“东林党”、“浙党”、“昆党”等,更是无一例外集中于苏锡常地区。

这就使得他们在文化观念上更容易相互认可,进而抱团结党,共同进退。

高务实若是没有出现,高拱的那个“高党”不过就是昙花一现,完全只依靠高拱一人,高拱本人一倒台,高党便直接烟消云散了。

同样,如果没有高务实帮高拱整合出一个高党的话,张四维的晋党其实也不是他自己一个人能控制的——除了蒲州张家之外,王家、马家等都是晋党的大佬,原来是不逊于张家的。

只是由于高务实把张四维和高拱给“串”了起来,使得张四维可以反过来借高党之力树立自己在晋党之中的绝对优势,从而形成独大的权威,这才把本来有些零散的晋党也整合了出来。

双方联合在一起,基本上就形成了实学派的基本盘,而站在它对面的,便是如今的心学派了。(实际上也由于高务实的经营,浙党几乎难以出现,至少难以如历史上的浙党那样出现。)

而眼下,随着高拱离世、郭朴致仕、张四维丁忧,心学派终于从十多年的隐忍中发觉机会,在某些海商的金元支持之下,开始做出了“收复失地”的第一次试探。

它伸出了第一支爪子。

许国没有看出这一点,或者即便看出来了,但却因为自己这个党魁有些名不副实而显得犹豫。

如此,高务实这个实际上基础了三代首辅政治资源的幕后之人、昔日的小阁老终于站了出来。

重阳大会结束之后,高务实站在白玉楼上,忽然念出一句他曾经读得滚瓜烂熟的词句。

“安得倚天抽宝剑,把汝裁成三截。”

----------

感谢书友“胖得飞不动”、“莫问七剑”、“曹面子”、“HAMW05”的月票支持,谢谢!

PS:下一章的章节名我想好了,就叫“把汝裁成三截”!

目录
新书推荐: 八零厂花,糙汉丈夫宠入骨 鸣人只想做死神 抄家流放:奶娃带着全家吃香喝辣 真千金是玄学老祖 她是惊春 狐妻撩人 假太监:太子妃你也不想太子被废吧 我真没想攻略她们的人生 闪婚小娇妻,她一言不和就离婚 混沌开天诀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