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夫为佞臣 > 关于东汉的选官制度以及末年少数民族分布:

关于东汉的选官制度以及末年少数民族分布:(1/2)

目录

(在书本下面一段情节中,会出现选拔官吏制度改革的内容,改革之前的官制仍以东汉末年的察举制为主,以防万一,为各为亲做个解释,以下资料皆来源于网络。少数民族在后来的剧情中占比较大,因此选了代表性的几个少数民族进行了介绍!这一部分资料亦来源于网络,望周知。过多解释就不在正文中提及,只会作简单解释,以免占用文字字数,影响大家对本书的感观。)

一、选官制度

参见:察举、征辟

察举和征辟是东汉选拔官吏的制度。所谓察举,是地方州郡以“贤良”、“孝廉”、“秀才”等名目,把有名望、有“德行”的人推荐上去,经过考核,任以官职。所谓征辟,是由朝廷、官府直接征召某人当官。

在名义上,被察举和征辟的人,必须有“高才重名”,为乡党舆论所推崇。因之,为了争取被察举和征辟,当时的士大夫颇注意修饰自己的品行,以激扬声名,抬高身价。有的人更是矫情造作,沽名钓誉,以便博取高官厚禄。在察举和征辟时,贿赂请托,特权横行,成了司空见惯的现象。“选举乖实”的状况,甚至连最高统治者也不得不承认。汉明帝刚即位就说:“今选举不实,邪佞未去;权门请托,残吏放手。”就是在这种腐朽的选举制度下,豪强地主盘根错节地控制着各级政权部门,封建的等级关系日益凝固化,一批“世代为官”的豪门阀阅、“儒学世家”开始形成。如邓禹一家,凡公者2人,侯29人,大将军以下13人,中二千石14人,州郡长官48人,其余官职不可胜数。弘农杨氏、汝南袁氏并为四世三公之名门。这些世家大族,以后就发展成为门阀士族。

二、东汉末民族背景介绍:

汉时期对外交流频繁,著名者有班超出使西域,在西域长驻了三十多年,先后击破了被匈奴控制的西域诸国,不但令西域诸国一一归顺汉朝,并开拓了东西文化的交流。期间他还派出甘英出使西域的大秦国,虽未有成功,但足迹已达波斯湾诸国。

另外,东汉在91年灭北匈奴。南匈奴内附汉朝。公元216年,南匈奴最后一个呼厨泉单于去邺城拜见曹操,曹操分南匈奴为五部,匈奴汗国不复存在,困扰汉朝数百年的北方外患终告一段落。

匈奴:

——南匈奴

建武二十二年(46年),匈奴贵族之间爆发了争立单于的斗争,互相猜忌,出现裂痕。加上蒙古草原上连年旱蝗,“人畜饥疫,死耗太半”,匈奴遂分裂为南北两部。刘秀接受了南匈奴的归附,令其入居云中,东汉政府每年供给南匈奴一定数量的粮食、牛马及丝帛等物资。南单于则遣侍子入朝,分置诸部于北地、朔方、五原、云中、定襄、雁门、代郡、西河等缘边八郡,协助东汉防御北匈奴的侵扰。

——北匈奴

南匈奴归附东汉王朝后,留在蒙古草原上的北匈奴,势力大大削弱,在南北交战中,数次被南匈奴击败。永平十六年(73年),东汉王朝大举反击,窦固等分兵四路,深入北匈奴腹地,取得很大的军事胜利,往北追至蒲类海(新疆巴里坤湖),并留屯于伊吾卢城(新疆哈密)。

到汉章帝时,北匈奴日益衰弱,先后有数十万口入塞投降。永元元年(89年),窦宪、耿秉等率领汉军会合南匈奴大举北进,与北单于交战,连战皆捷,降者前后二十余万人。在以后的二年内,北匈奴不断失败,向西迁移,之后北匈奴的一部分越过中亚、西亚迁往欧洲。

乌浒族:

乌浒之名,最早见于《后汉书·南蛮传》:“灵帝建宁三年(170年)郁林太守谷永以恩信招降乌浒人十余万内属,皆受冠带,开置七县。”又载“光和元年(178年)交阯、合浦乌浒蛮反叛。”

骆越是因“骆田”而来,壮语山岭之间叫“六”。“骆”“六”近音,故六田”也即“骆田”。乌浒是“鲁”字的慢读,也可说“鲁”字是“乌浒”的反切,而“鲁”与“六”音近,可以说乌浒是从骆字变化而来的。再则,“乌浒”在读音上与“瓯”字也有关系。乌浒二宁促读为“瓯”。因“瓯”字采王度《集韵》说是“于口切”或“乌侯切”,乌侯与乌浒是一音之转,相近相通。故“瓯”又可视为“乌浒”的同音异写。据此,可以认为“乌浒”是从瓯骆蜕化而来的。广西壮族人民是古代骆越之一,与乌浒有一定关系。

古代紧接着西瓯、骆越的第一个族称是东汉时出现的乌浒,然后是魏、晋、隋、唐时代的僚、宋代以后的僮、俍、沙、侬以至今天的壮族。

西域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新书推荐: 不科学影帝 刚断绝关系全员跪求我原谅 刚断绝关系全员跪求我原谅苏泽周紫烟小说最新章节免费阅读 绑定生子系统后,我在兽世当团宠 梦幻西游:有珍珑万花筒的我无敌了! 刚断绝关系全员跪求我原谅 刚断绝关系全员跪求我原谅苏泽周紫烟小说全文免费阅读完整版 刚断绝关系全员跪求我原谅苏泽周紫烟的小说全文免费阅读无弹窗 高冷总裁想嫁给我让她排队 被强吻后,我竟成为华夏唯一剑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