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说话不要太老实 > 第三章:说话可以说出魅力来(2)

第三章:说话可以说出魅力来(2)(1/2)

目录

第三章:说话可以说出魅力来(2)

3、聪明人说话有见地,老实人说话人云亦云

老实人在交谈时习惯说“是的,我同意……”,“我也这么认为”,交谈中,大家想要听的是你个人的看法,而不只是要你随声附和地回答“是的。”

要让自己成为更独特的人就要与一般人有所区别,要表现出自己独特的看法。

聪明人的故事:

有一天,爱迪生在路上碰到一个朋友,看见他手指关节肿了。

爱迪生问朋友:“为什么会肿呢?”

“我也不知道。”

朋友说。

“为什么你不知道?

医生知道吗?”

“每个医生说的都不同,不过多半的医生都说是痛风症。”

“什么是痛风症?”

“他们告诉我说,这是尿酸积淤在骨节里。”

“既然如此,他们为什么不从你骨节中取出尿酸呢?”

“他们不知道如何取法。”

这时的情形好像一块红布在一只斗牛面前摇晃一样。

“为什么他们不知道如何取法呢?”

爱迪生有点生气地问。

“因为他们说尿酸是不能溶解的。”

“我不相信。”

爱迪生回答说。

爱迪生回到实验室里,立刻开始试验看尿酸到底是否能溶解。

他排好一列试管,每只管内灌入四分之一管不同的化学液体,每种液体中都放入数颗尿酸结晶。

两天之后,他看到有两种液体中的尿酸结晶已经溶化了。

于是,这位发明家有了新发现问世,这个发现也很快传播出去。

现在这两种液体中的一种,在医治痛风症中普遍得到应用。

老实人的故事:

魏将乐羊奉文侯之命攻打中山国,而他的儿子就在中山国,中山君就拿他的儿子做人质逼迫乐羊退兵,乐羊没有听从他的话。

结果,中山君烹调他的儿子做成肉汤给乐羊送去。

乐羊在军帐下将肉汤一饮而尽,然后,率兵攻打,一鼓作气就灭了中山国。

文侯接到捷报时对大臣堵师说:“乐羊为了本王,竟忍痛吃了他儿子的肉,这是多么忠心啊!”

堵师回答说:“连儿子的肉都敢吃,这样的人将来还会在乎谁的性命呢?”

乐羊率军凯旋归来,文侯对他大肆犒赏,但同时对他也怀有了戒心。

·人有观点,所以存在

每个人讲话都有其独特的方式,无论是讲话的语言还是手势,都具有个人色彩。

如美国人最擅长以夸大的动作,表现自己内心感受的极限;欧洲人和东方人则比较含蓄、内敛,不轻易把自己内心的感受一五一十地表现于外。

但所有人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随声附和,只不过有的轻、有的重、有的隐、有的显而已。

随声附和虽在多数情况下表达着一种善意的成全。

但这种没有独自思想的附和语词,并不能表现出个人的独立人格与个人意见,而且更容易让人觉得虚假。

一个爱疑问、喜欢强调自己想法或意见的人,是绝对不会以附和的口吻来表示自己的看法的。

在问题面前,重在保持一种疑问的态度,有自己的主见。

聪明人未必能解决每一个问题,但是他们不会相信因为别人说不能解决,便以为真的不能解决,而是积极地用事实去证明能够解决。

在与人谈话中,必须有自己的观点,不要人云亦云。

同时,更不要拘泥于说话的技巧,而要学会善于变通。

说话有观点,其本质就是要有主见。

不要总是从常理出发,如果总是从常理出发,人们容易猜测到自己的心思,自己所说的每一句话也就在别人的意料之中。

说话时候,必须有自己的观点,这个观点哪怕遭到很多人反对,有些时候也是必须坚持的。

汉光武帝统治时期,大将高峻人强马壮占据高平,刘秀派寇恂率军讨伐高平。

临行前寇恂请示光武帝:“是要讨伐他,还是招降他?”

刘秀道:“能招降最好,不然就剿灭他的全军。”

高峻得知寇恂领命来镇压自己,便派军师皇甫文出城拜见寇恂,以探朝庭的口风,同时让守城的士兵高度戒备,不允许任何人随意出入。

皇甫文来到寇恂军帐后,一副趾高气扬的样子。

寇恂见其态度傲慢,心中不禁暗暗生气,问道:“见了本将军,为何不跪?”

皇甫文拍手大笑:“跪你?

就是刘秀在此,我也不跪,何况你一个武夫!”

寇恂拍案大怒道:“你们这群乱臣贼党,不为江山社稷立功,反而危害人民,抵触朝廷,罪大恶极。

本应斩首示众,诛灭九族,念当今皇上仁慈,只要你们肯投降,朝廷定会从宽处理的!”

皇甫文还没听完,便已笑得蹲在地上。

众武官皆被皇甫文的这种行为激怒了,都大声呵斥道:“这成什么体统,像你们这种人,即使朝廷招降了你们又有什么用?”

皇甫文听到这里,立即止住了笑,站了起来,用手指着寇恂嘲讽道:“你不敢攻城吧?

刘秀小儿没给你命令,你这小官岂敢乱来?”

寇恂冷冷一笑,对皇甫文说道:“本将军攻不攻城,我想你是看不到了!”

皇甫文惊了一下,故作镇定地问道:“你说什么?”

“来人啊!”

寇恂一声大喊:“把这个狗头军师给我拖出去斩了!”

众武官们忙拦阻道:“将军,两兵交战,不斩来使!”

皇甫文连声道:“是啊,是啊!将军难道没听过吗?”

寇恂没有听取众人的劝告,命两个武士把浑身颤抖的皇甫文拖了出去,并告诉皇甫文的副使道:“回去告诉你的上司,皇甫文已被我斩了,若投降就赶快投降,若不降就等着我的军队攻城!”

副使忙跑回去告诉高峻,高峻害怕了,当日就大开城门投降了寇恂。

众将领向寇恂贺喜,顺便问他:“当日来时,高峻严守城池,一点也不像投降的样子,为何杀了皇甫文他就这么快投降了呢?”

寇恂解释道:“皇甫文是高峻的心腹,他让皇甫文来营中见我,言辞态度很傲慢,是想试试朝廷到底是招降还是剿灭。

如果不杀皇甫文,高峻一定以为朝廷是来招降他们,这样他们就有恃无恐,杀了皇甫文,他才知道我们的决心,所以才这么快就投降了。”

由于没有费一兵一卒,寇恂便降了高峻,光武帝知道后甚是高兴,赐寇恂黄金万两,并加官晋爵。

在这个故事中,“两军交战,不斩来使”是常理,大家都认为应该这样做。

但是寇恂并没有遵循,他根据顽敌会因此变得更加顽固不化的判断,毅然地坚持了自己的观点,最后达到了很好的效果。

古时候的圣人在说话做决定的时候,都有自己的观点,很少因循守旧。

有些事情,即使看起来特别不合情理,对于他们来说,也丝毫没有损害他们的声誉,反而让他们更加光辉。

西周有两个名望很高的人,一个叫狂裔,一个叫华士,他们上不臣天子,下不友诸侯,耕川而食,凿井而饮,在当时享有十分高的声望,人们都称他们为大贤人。

姜太公被封到齐国,到了营丘以后便请两个人出来做官,然而这两个人不愿意出山,姜太公再三邀请,这两人就是不出。

于是姜太公立即诛杀了这两个人。

周公旦不明白,于是他立刻派遣使者前来责问此事:“这两位都是天下难得的贤士,你为何要把他们杀掉呢?”

姜太公说:“现在如果有一匹马,是一匹千里马,天下最好的。

但是,用马鞭抽它,它不愿意前进,用上好的马料喂它,它又不肯吃--它是一匹无法控制的马。

对于这匹马,即使是最笨的奴仆也不会将它作为脚力,这两个人就是这样的马匹。

他俩宣称不愿臣服于天子,因此我没有办法让他们臣服;他们又不愿和诸侯交往,我也没有办法驱使他们;他们自己种粮食来吃,自己掘井求水来喝,完全不求于人,因此我也没有办法用赏罚来打动他们。

他们不要名誉,不要禄位,虽然说是天下难得的贤哲,但对天下却没有什么用处,因为他们既不能为国效力,也不能为国尽忠,因此留着他们也没有用处。

而且先王统治臣民,所使用的不外乎爵、禄、刑、罚,现在这两个人居然对这四种手段都无动于衷。

如果听任他们不服兵役,不缴捐税而扬名于国内,那么我对国人就无法交代了。

如果所有的人都学习模仿他们,那么国家就成为一盘散沙。

只有杀掉他们,让大家都知道,我不需要那种不被好饲料诱惑,也不怕马鞭子抽打的千里马。

我也要让大家知道,我将严惩那些自命清高,不把赏罚放在眼里的所谓贤士。

这就是我杀掉他们的理由。”

少正卯和孔子是同一个时代的人,孔子的门人三盈三虚,都是少正卯在鼓惑。

孔子当了大司寇以后,便立即诛杀了少正卯。

子贡对孔子说:“少正卯是鲁国十分有名的人物,先生却杀了他,先生不觉得有些不妥吗?”

孔子说:“没有什么不妥当的,人有五恶,只要得其一君子就要诛杀他,而少正卯却是五恶兼而有之,是小人中的小人,所以不得不杀。”

华士兄弟和少正卯之所以被杀,最主要的原因是为人高调,但是不向政权低头,喜欢孤芳自赏,自命清高。

姜太公和孔子杀了这三个人并不掩盖他们的光辉,反而使得他们的形象更高,后人称赞两人做事有魄力。

而华士、狂裔和少正卯三个人却逐渐被人遗忘,几乎没有人同情他们。

人有观点,所以存在。

在与人谈话的时候,做事情的时候一定要学会坚持自己的观点。

让这些观点成为自己谈话的本质,而不应该是那些谈话技巧。

·适当唱些反调,话语才有意义

适当提出不同意见,话语才有意义。

如果一味地迎合,不但没有任何意义,而且容易失去机会。

安史之乱爆发,唐玄宗李隆基仓皇西逃,行至马嵬坡,发生了兵变,杨国忠被杀,杨贵妃也被迫自缢。

此时,不仅天下大乱,李隆基身边也发生了一场大变乱。

李隆基决意西行蜀地,而他的儿子、太子李亨却以“父老挽留”为由,与他分道扬镳,留在了关中。

史学家们认为,太子不愿再随父西行,是故意制造出来的假相。

因为,长期以来,太子与父皇之间有着深刻的矛盾,李隆基并不赞赏李亨的个人才能,认为他不是理想的皇位继承者,也没有让位的打算。

如果太子跟随父皇去到蜀郡,今后自己太子地位能否保住,是难以预料的。

所以,马嵬坡事变之后,正是跟父皇分道扬镳的好时机,也正是争取权力的好时机。

此时不走,更待何时?

果然,在此分手后的两个月,李亨取代了李隆基,登上了皇位。

其实,一个人无论做了什么,只要有人持不同意见,都是说得过去的。

齐国人孙武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军事家,兵学的鼻祖。

他因内乱逃到吴国,把自己著的兵法敬献给吴王阖闾。

阖闾说:“您写的兵法十三篇,我都细细读过了,您能当场演习一下阵法吗?”

孙武回答说:“可以。”

吴王又问:“可以用妇女进行试练吗?”

孙武又答道:“可以。”

于是吴王同意派出宫中美女一百八十人,让孙武演练阵法。

孙武把她们分成两队,叫吴王最宠爱的两个妃子担任队长,每人各拿一把戟。

孙武发令问道:“你们知道你们的心、左右手和背的部位吗?”

她们都回答说:“知道。”

孙武说:“演习阵法时,我击鼓发令,让向前,你们就看着心所对的方向;让向左,就看着左手所对的方向;让向右,就看着右手所对的方向;让向后,就转向后背的方向。”

她们都齐声说:“是。”

规定宣布后,便陈设斧钺,并反复宣布军法。

然后孙武开始击鼓发令向右,宫女们却嬉笑不止。

孙武说:“规定不明确,口令不熟悉,这是主将的责任。”

于是他又重新申明号令,并击鼓发令向左。

宫女们仍然嘻笑不止。

孙武说:“规定不明确,口令不熟悉,这是主将的责任。

现在既然已经明确了,你们仍然不服从命令,那就是队长和士兵的过错了。”

说罢,就要斩左右队长。

吴王站在观操台上,看见孙武要杀他的两个爱妃,大为吃惊,急忙派人向孙武传令:“我已经知道将军善于用兵了。

我没有这两个爱妃,连吃饭也没有味道,希望不要杀掉她们。”

孙武回答说:“臣既然已经受命为将,将在军中,君主的命令有的可以不接受。”

说完就杀了两个队长示众,并用一名宫女担任队长。

重新击鼓发令,宫女们按鼓声向左向右,向前向后,跪下起立,一举一动完全符合要求,没有一个人敢发出声音。

孙武派人报告吴王:“队伍已经操练整齐。

大王可以下台观看,任凭大王想让她们干什么,哪怕是赴汤蹈火,也能做到。”

吴王说:“请将军停止操练,回到客台休息去吧,我不想下去看了。”

孙武说:“大王只不过是喜欢我书中的词句,但是并不想照着去做。”

这时吴王才深知孙武善于用兵,便任命他为将军,同伍子胥等人一起帮助自己经国治军。

孙武在西破强楚,北威齐、晋,南服越人的战争中,充分显示了自己卓越的军事才能,屡立大功,使吴国扬名于各诸侯国中。

他还留下一部我国现存最早的兵书《孙子兵法》,并因此成为我国古代伟大的军事家,兵学的鼻祖。

一个人不坚持己见,总是迎合上级或者附和别人都容易被人轻视,他说的话就显得毫无意义。

·培养属于自己的说话风格

一个人说话有风格,才容易吸引别人,并产生特有的魅力。

同样,如果你想成为说话高手,你的说话风格必须有某种独特的地方,以便引起人们的注意,或者使人们容易记住你。

你可以利用自己的长相,或身体某种特殊之处,引起别人注意,但这只能暂时的,也是远远不够的,它只能帮助你引起人们的注意,而不能真正吸引人们。

除非你有伟大人物的那种超凡的魅力,否则你必须培养自己说话的风格,这才是使你让别人信服和不忘的最好方法。

美国的依阿华州锡格尼市的凯欧库克旅馆是方圆几十里的流动推销员最爱去的地方,他们不管远近都想到那里去投宿。

为什么呢?

芽因为那里的店老板,人称“快乐的韦勒”,是一位笑口常开的人。

他对谁都能说上几句好听的话,自从人们认识他这么多年以来,从来没有听到他对谁说过一句不顺耳的话。

韦勒有与众不同的地方,说话有自己独特的风格。

后来他成功了,成为当地有名的富翁。

记住你谈话的风格,你与别人交谈的方式,都能为你的名声和你的成功做出重大的贡献。

如果你对下属讲话趾高气扬,甚至有鄙视的口吻,那下属就会怨恨你。

如果你对上司讲话过于谦恭,他们就可能认为你缺乏能力或者没有骨气,不敢委你以重任。

你讲话的风格,不仅仅是你使用词汇的问题,而且是你使用词汇的方式方法的问题,从中也能反映出你的态度和修养。

因此要想树立自己的讲话风格,说话就不能忽左忽右变化无常,更不要试图模仿别人,表现出不属于自己风格或不适合自己风格的东西。

学习别人是件好事,但不要故意去模仿别人的风格或者说话的口吻。

这种道理很简单,不用多解释谁都会明白,谁都不想遇到一个装腔作势的谈话者。

学别人说话,就像那种喝了大量酒的人,他隐瞒不了自己喝了酒的事实,因为人们一闻就明白了,“他把自己当成了别人”。

在谈话的时候,表现出自己自然的风格是上策,但要努力发展你自己的独特风格,而不是去发展别人的独特风格。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新书推荐: 百世仙族 杀神系统 吕颂梨秦晟登金阙小说免费阅读全文 登金阙吕颂梨秦晟小说最新章节免费阅读 登金阙吕颂梨秦晟小说全文免费阅读完整版 震惊,老祖宗也得上幼儿园 我死后,渣男抱着我的尸体哭红了眼 登金阙吕颂梨秦晟的小说全文免费阅读无弹窗 登金阙吕颂梨秦晟 登金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