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言情 > 似蜜桃 > 第35章

第35章(1/5)

目录

就在李凤鸣忙着清查府中太子眼线的那几日,战开阳也奉萧明彻之命在暗查一件事。

战开阳连月来受淳于黛指点,行事已渐有章法。

他先让人在雍京城坊市间遍寻魏国来的客商,旁敲侧击问到些零碎的蛛丝马迹;又在淮王府内翻找近两三年的宫门抄,摘出其中与魏国相关的消息;还找门路去了几趟鸿胪寺的记档房。

鸿胪寺的重要职责之一,就是掌管国之外事,因此对别国的细事了解相对较多。

如此与魏国客商们的话相互佐证,就更容易去伪存真。

在最初,战开阳并不理解萧明彻为何突然要查“魏国已故储君”的相关消息。

等到他把查到的一切送进北院书房时,他自己心里也有了个惊人猜测。

当许多小要素零散融于各处细节中时,并不会显出什么异样。

但当这些要素被有心人搜集、筛选并整理汇总后,就多少能拼凑出一些被刻意模糊,甚至隐藏起来的秘密。

“当今魏国皇后共诞育两位皇女。一位是目前尚未成年、暂无封号的六公主李遥;另一位便是已故储君,大公主李迎。”

这在魏国是众所周知的,在齐国也不算新鲜秘密,倒没什么出奇。

战开阳稍停陈述,觑向端坐桌前的萧明彻。

萧明彻右手静置于那叠写满消息的纸上,若有所思地“嗯”了一声,表示在听。

于是战开阳接着说:“据鸿胪寺的说法,当今魏国帝后政见分歧由来已久。在前储君李迎十七岁那年,帝党、后党出现一次激烈冲突,为此甚至展开了朝堂论辩,但冲突议题不明。那次论辩,最终是后党稍占上风……”

约莫十个月后,掌管魏国皇族事务的宗正寺对外昭告“储君病重,皇后陛下忧思成疾”。

这事表面看来是人之常情,但细思却颇为微妙,魏都洛城坊间对此曾有过一些流言揣测。

毕竟魏国实行帝后共治,皇后为“国之次君”,与皇帝同被称为陛下。

皇后因储君病重而忧思成疾,退居中宫静养,权柄便被魏帝完全收拢。

随着魏后交出国玺半印、暂时淡出朝堂,帝党与后党之间的局面自然逆转。

次年春,齐国向魏国送去联姻国书。

也差不多在此时,在东宫养病一年多的前储君李迎薨逝,享年十八。

“因筹备联姻事宜所需,魏后强忍丧女之痛重回朝堂。她力排众议,钦点前储君的伴读、裕王李典之女李凤鸣为和亲人选,魏帝封其为‘锦萍公主’……”

这个说法,与和亲国书上对李凤鸣的身份介绍一致。

可战开阳说到这里,不由自主地垂了眼帘,不太敢直视萧明彻的目光。

“根据几名魏国客商所言,在此之前,坊间只知储君伴读为徽政院主司,粟琬。”

按魏制,储君在成年礼过后,便要自行点选东宫臣属组建“徽政院”,领帝后圣谕协理国政。

前储君李迎的徽政院只存在了一年左右,就随她的薨逝而树倒猢狲散。

但粟琬身份有几分传奇色彩,徽政院主司又是储君名下头号重臣,所以寻常百姓对她并不陌生。

“魏国客商们说,粟琬是魏国已故名将遗孤,祖上曾与李氏旁支联姻,勉强沾点魏皇室外戚血脉。她自幼父母双亡,因天资出众被养在东宫,做为储君李迎的伴读。李迎组建徽政院后,粟琬便被点用魏主司。”

战开阳深吸一口气,心跳飞快。

“李迎薨逝,徽政院解散后,粟琬拒绝了二皇子李运的延揽,自请去为前储君李迎守陵,之后再未公开露面,无人知晓她的去向与结局。”

按常理,一国储君通常不会只有一名伴读。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新书推荐: 末日尸潮:我打造神迹庇护所! 重生八零:她被糙汉老公揽腰猛亲 巫师改造法则 绑定合欢宗:横行修仙界 末世小饭馆 诸天从吸功大法开始 名捕夫人 神豪:炮灰女配靠摆摊成顶级富婆 末世让你囤物资,你却囤女神? 虐骨情深,病娇小叔又疯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