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织明 > 第二十五章:军衔?

第二十五章:军衔?(2/3)

目录

就如云州堡和独石堡便是他视察的重点,毕竟一处是军民物资的主要生产基地,一处是边贸重要通道关口,本就不容有失,张诚在离开北路之前是一定要前往视察一番,略作些安排。

而如滴水崖堡的守备徐进勇和长安岭堡守备刘世尊两人,因已被分别调入威远营与玄武营中任职,这两处地方也很是关键,又逢人事交替之际,自然也要看看。

借着前往长安岭堡的时机,张诚还赶去永宁城住了一宿,他此行的目的其实只有一个,便是为了永宁知县刘敏慎而来。

前时,刘敏慎便几次恳请张诚,愿舍弃这知县的官职,而入其幕府之中任一闲职,为张诚赞画军机,助力剿贼驱虏。

可那时的张诚势力初成,羽翼未丰,根基也很不稳固,所以虽见其也是一个人才,却不敢就此收入麾下。

然今时已不同于往日,一想到自己即将前往镇城接任总兵之职,说不得还有更多繁杂的事务等着自己,就只案牍文书这一样便教他头大不已。

为此,他才特来永宁城与刘敏慎一会,看他是否初衷未改,还愿不愿意追随在自己麾下,略尽绵薄之力。

知县刘敏慎对于张诚的到来深感意外,当他得知,张诚此行竟然是专为自己而来,不由心生“士为知己者死”的感慨,当即便要收拾行装随张诚立刻返回赤城。

但却为张诚所阻止,他告诉刘敏慎不必急于一时,自己要过了年节后才能前往镇城赴任,那还是一个月后的事呢。

而刘敏慎也要利用这段时间,将永宁县的事务尽数处理完毕,静候交接即可,至于其他诸如各事,自有张诚一手操办便是。

此时的大明朝内部,武官转文官那是完全不可能,但文官若是想转做武职,却是易如反掌之事,只需按部就班履行几个手续即可。

有永宁伯来操作此事,那还能算个事吗?

…………

宣府北路与东路在张诚的治下,一切都已经形成了十分完备的制度,就算有些地方实行的过于严苛了一些,却也没有脱离出大明律例的范畴之外。

其实,大明朝的律法建立在前人的基础之上,在这个时代已经算是十分完备的律法了,甚至被周边的日本、朝鲜、越南等王国纷纷效仿。

《大明律》的全称是《大明律集解附例》,其中既包含了律,也包括了例。

如《大明律》就达30卷,有名例一卷、吏律二卷、户律七卷、礼律二卷、兵律五卷、刑律十一卷、工律二卷,共有四百六十条之多。

而弘治朝颁布的《问刑条例》也有二百七十九条,此后的嘉靖、万历两朝又有增修,以至律﹑例并行。

大明的律法体系确定了皇族、贵戚、官绅、军将、士民百姓各类人等的法律地位,在内容上更行政、军事、经济、民生,以及诉讼等各方面都有所涵盖,可谓是包罗万象。

只不过自大明中叶以来朝廷上政治日趋腐朽,宦官专擅愈演愈烈,尤其是此时正值大明末期社会动荡不安,律法也被拥有强权的中央和地方豪强所践踏,成为他们强取豪夺之工具。

永宁伯张诚并未制定什么过分的制度法则,他只是坚决执行着大明朝原有的完备律法,无非是去除了一些不合时宜的繁复内容,略微增加了一些军法军律而已。

毕竟在张诚初到北路的时候,这里一片颓废的景象,田地荒芜,军户流离逃亡甚多,工业几乎为零,商业也是十分凋敝,真的是可以用百废待兴来形容。

而这个时候迫切需要的是稳定,唯有使北路地方稳定下来,才能组织军民百姓重新丈量土地,开荒垦殖,所以这个时期重点在于剿匪安民,打压豪族使之将贪墨的田地吐出来。

可是当北路的一切走上正轨之后,就必须要有一定的制度,来守护好不容易才取得的成果,否则岂不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张诚的高明之处就在于此,他并没有苦心费力地自己创造一套律法制度,而是以大明现有律例为基础,有选择性地进行了一些删减,便在境内严格执行起来了。

虽然为了适应自己募兵练军的需要,也制定了一些新的军规军律,但这些内容只涉及到军营内的将士们,与外界干系不大,影响也自然十分有限。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新书推荐: 死神降临美利坚 玩野了,霍总的小娇妻是真大佬! 四合院:开局被迫和秦淮茹换房 校花请自重,我真不想谈恋爱! 小师妹改投新门派,师兄们哭什么 疯了吧,你怎么又在跟邪神谈恋爱 神豪:开局无限黑卡成富婆合理吧 是医生不是万人迷![星际] 玄幻:我炼化太阳为丹田! 重生七零,俏军嫂靠抽奖赚麻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