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织明 > 第三百三十三章:比咱祖大帅还厉害

第三百三十三章:比咱祖大帅还厉害(2/3)

目录

借此,来为帝国注入新鲜血液,改变帝国已经僵化的政治体制,为这个迟暮的帝国打上一剂强心针,使之成为具有冒险与扩张精神的强盛帝国。

毕竟现在这个时代,还不具备进行整个社会阶层改造的条件,如果强行照搬后世那种社会改造形式的话。

先不说这样子做起来是否能够取得成功,单就说因此而引发的社会变革,必然超过以往任何一次朝代更替,也将使得普通百姓无所适从,而引起极大的社会动乱。

有理由相信这样的社会变革,在掌控底层话语权的士绅抵制之下,必将引起极大的社会恐慌,进而在大士绅阶层的全力反击中,宣告失败。

作为一个见过世面的后来者,张诚清楚地知道什么叫作“因势利导”和“循序渐进”,他不会生搬硬套后世那些社会改造的方法与方式,因为那与这个还不具备彻底变革的社会基础。

任何社会变革的方式并没有什么高低上下之分,只有与当前社会进程是否相一致的问题,只要是与当前社会相匹配的变革方式,那就是最正确的。

张诚就十分坚定地认为,在现今这一历史时期,仍然未能摆脱士绅阶层对于底层民众的影响,毕竟识字之人不多,朝廷政令在许多时候都要依靠士绅们来帮助传达,并带领地方百姓完成。

久而久之,便即形成一个个地方上的“土皇帝”,他们几乎完全把控了地方上的一切资源,甚至连朝廷委派的县令都不敢轻易得罪他们。

其实,在明朝初年的时候,就因为前代元朝对基础行政的管理十分粗放,地方上存在着各种利益小团体,致使中央的命令很难下达到地方,朝廷政令执行的难度极高。

所以他就对于县以下的组织形式进行了调整,他以一百户为一个统计单位,称作“里”,又将其中每十户编成一个“甲”,并从中选出一户充为“甲首”,作为这十户的管理者。

接着再从中选出一名“里长”,负责管理下面的十个“甲首”,这个里长便直接向县衙负责,他的主要任务就是代表朝廷征缴税粮,派发劳役,再有审断民间是非官司。

朱元璋设计的这个制度最关键部分,就是无论“甲首”还是“里长”,既不是朝廷官府指派,也不是从基层直接选出,而是实行的轮换制。

就是在这一百户人家之中,按照其需要向朝廷交纳丁粮多寡先行排出次序,由其中排在前十名的人家轮流来担任“里长”,每户的任期为一年,“管摄一里之事”。

而在每甲中也是依据需交纳丁粮多寡,选出一人担任“甲首”,他们的任期也是一年。

在此前,催交税赋等庶务都是由当地的富户、乡绅们来完成,这样就容易使某一个家族在地方上做大做强,从而产生地方“土皇帝”。

但现在朱元璋设计的这个里甲制,则是实行的“皇帝轮流坐,明年到我家”方式,十名丁粮多者都有机会掌握这个权力,小小的一里可谓是“诸侯蜂起”,自然就可以避免一家独大,最终尾大不掉。

这就好比是切蛋糕一般,原来“刀”始终是掌握在一个人手里,大家就都得听他的,他的权力自然最大,久而久之,大家都习以为常,自然就会绝对听命于他。

可现在的情况则是好几个人手里都有一把刀,每一个人都有机会上去切一下,那么原来专门负责切蛋糕的那个人的权威,自然是大不如前。

而且,互相竞争自然会引出互相监督,互相限制的情况发生,所以就极大地避免了一家独大的情况发生。

这个制度的精髓在于,将朝廷官府的权利让渡给基层里甲的同时,又做了进一步的细分,进而保证权力不会一直集中在少数人的手中。

这招看似让基层治理上更分散,但实际上却因为“群龙无首”的情况,进一步削弱了基层士绅们对中央的力量,反而增强了中央朝廷的权威。

其实,所谓的“皇权不下乡”,并不是说皇权管不到最底层的百姓,而是说皇权有没有必要管到最下面的一层,或者说值不值得耗费更大的人力物力去做这件事。

为什么要这么说呢?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新书推荐: 少年派:从被叫做狗大户开始 重生主母杀疯了婆家祖坟埋满了 重生主母杀疯了婆家祖坟埋满了 重生主母她要报复全家啊 重生主母她要报复全家啊 我的徒弟们都太逆天了! 重生成将门的娇美小福星 最狂邪医 离婚后身份曝光高冷女总裁悔断肠叶辰苏清影小说最新章节免费阅读 神灵大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