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靖难攻略 > 第378章 家国难掌

第378章 家国难掌(1/2)

目录

“眼下,黄河得以疏通,束水冲沙也见成效,黄河自建文二年以来从未决口,因此移民彰德、卫辉、开封、归德都是可以的。”

“北平的话,考虑到迁都问题,因此移民主要还是在靠太行山的保定、真定,而将运河两岸留给日后的江南移民。”

春和殿内,孙铖与朱高煦说着他的一路所见所闻,以及河南和北平情况。

朱高煦一边听,一边让人寻来了大明的沙盘。

在沙盘上,可以看出明初的河南、北平各县距离较远,不如江南稠密。

永乐开朝的时候,朱高煦曾经命人重新编撰《元史》,而这本《元史》历经四年,在永乐四年冬月编撰成功,朱高煦当时便翻看过。

在《元史》至正年间的记载中,至正二十八年间,河南曾十七次遭灾,加之战乱,居民十亡七八,以至于“淮以北鞠为茂草”,大部分地区荒无人烟。

由于人口剧减,朱元璋在拿下河南后,将十二个州改为县,将六十个县合并管理,就连当时两宋时人口稠密的开封府也由上府降为下府,可见河南情况多么糟糕。

相比较之下,当时受战乱较轻、水旱蝗灾较少、人口集中的山西就成为了向外移民的首选,其次便是山东。

不过由于山东支撑起了东北地区的移民,加上新政已经开始推行,山东百姓安居乐业,再去扰乱反倒容易出事,而山西人口过于稠密,百姓负担过重,必须由朝廷来合理调整当地生产资料结构才行。

“等四月过后学子抵达各地,新政开始就发动百姓移民。”

所谓五百万亩,这还是孙铖往少来说,毕竟山西的荒地往前数一百年都是肥沃的耕地,只要把杂草处理,那完全就是上好的耕地,头年开垦,冬季冻死一批虫卵,来年就能播种作物。

“朝臣们说贵州口数不下四百万,而朝廷则是要迁移贵州百姓外出。”

在云南的十六名进士里,又有十二名分别由大理、永昌、南甸、陇川四个府均分。

“如此维持两年,移民能开垦不少于五百万亩耕地。”

“从贵州山区迁徙百姓前往四川,开垦两宋时的荒地,这很容易,但只是如此,还不足以改变贵州情况。”

例如开办私塾,教出一名进士的话,那整个进士可以帮助一名教习全家脱罪籍。

“一开始先鼓励他们主动移民,派军队护送,如果效果不好,再强制移民。”

正是因为这样的背景,才导致了云南居然能在科举上占据中卷魁首。

孙铖很早就关注了自家殿下的移民政策,尤其是将靖难罪臣扩大并迁徙云南滇西一带的事情,更是朱高煦移民手段的高明一棋。

如果仔细去查,这十二人基本都是靖难罪臣的后人。

“听到了,臣这些年一直与四川的学子通信,去年陛下有意在贵州设置三司的时候,臣便已经关注贵州了。”孙铖回答道。

朱高煦可是记得延安府百姓困苦的事情,由于缺乏水源,这里也是晚明爆发起义最多的地方。

朱高煦看着地形沉吟开口道:“这样吧,今年和明年河南和北直隶的田赋与军屯自留。”

交趾可以不着急,但贵州必须进一步,这样才能和云南一起来影响广西,进而影响交趾。

“臣估计,大概需要一次性从关外调五万头驯化耕牛,十五万匹挽马,以及每年从江南调动五百万石口粮。”

云南的移民政策,是很值得贵州、广西、交趾学习效仿的,毕竟三地和云南一样都是汉少土多的地区。

“是!”

“今日庙堂之上贵州的事情你听到了吧,有了解吗?”

“你挑选些人,派得力的帮手从铸币厂带四十万贯前往当地,从他们手中购买田地和牲畜,同时让陕西布政司从西安、延安、凤翔等府迁徙百姓进入陇西,就地安置。”

“因此臣觉得,殿下想说的,莫不是迁移百姓进入贵州?”

“一口气迁徙这么多,恐怕有些困难。”

“贵州的情况,依旧是少民多而汉民寡,没有足够的汉民支撑当地卫所。”

事实也是如此,上次的科举中,中卷三十名进士里,有十四名来自云南,十名来自四川,交趾与广西各有三名。

“太原府、平阳府和潞、泽、辽、沁、汾五州人口稠密、交通方便,完全可以迁徙百万山西之民前往北平、河南。”

南北榜分卷中,中卷为什么反对的人少,多是以反对北卷居多?

“臣以为,迁出容易,迁入困难。”孙铖继续道:

这条政策的设立,让滇西在过去八年时间里,私塾数量从原本的七家,一口气增加到九十二家,文风兴盛。

不过罪籍并非那么好脱的,朱高煦规定的脱罪籍只限父母、兄弟、妹嫂与子侄。

孙铖理解朱高煦的做法,可现在却没有那么多大罪名安插,也没有机会弄几十万识字人口发配贵州。

当然,除了这个脱罪籍的方式,朱高煦还给了当地罪民其他脱罪籍的方式。

或许在后世人来看,这已经囊括了一个家庭,但在大明这個以家族为主的时代,被发配的大部分都是以家族形式发配。

孙铖毕恭毕敬的作揖应下,朱高煦见状也提起了贵州的事情。

说到底,还不是因为滇西的那批靖难罪臣吗?

朱高煦给了这群罪臣子孙科举的机会,而这些罪臣大部分与现在庙堂上的群臣沾亲带故,可以说中卷完全有利于这群滇西罪民。

“这次移民,让陕西布政司强行从陇西之地迁徙二十万色目人进入河南生活,由朝廷发放耕牛和挽马、农具及口粮。”

也就是说,一个家族想要脱罪,起码得出十几个乃至几十个进士才行。

有耕牛、挽马的帮助,他们恢复生产也只需要两年。

从西安、延安、凤翔迁徙百姓前往陇西,不仅可以改变当地民族结构,还能减轻延安负担,这也是一大善政。

他们中了进士后,全家脱了罪籍,如今已经在南京安家了。

“此外,不仅是山西需要移民,其它地方也需要。”

“关中的陇西之地我看过《黄册》,色目人占当地六成人口,这未免过多了,并且不容易管理。”

“纪纲、胡纶、陈瑛已经在操办了,虽然不可能有先前那么多,但波及上万不成问题。”

“除此之外,赋税和户籍问题也是问题。”

朱高煦缓缓开口,孙铖也眼前一亮。

他麾下可是有不少前往税务司的官员,往来书信中,他也得知了江南赋税和户籍的问题。

这些问题,可是都可以拿出来做文章的。

如果自家殿下心狠一点,波及个几十万人完全不成问题,不过那样的话,自家殿下恐怕就会被天下儒生所针对了。

“殿下准备从什么方向着手?”

“盐茶铁课。”朱高煦不假思索的回应了孙铖,目光也看向了殿门。

他听到了熟悉的脚步声,而下一秒殿门口也传来了唱礼声:“殿下,吏部尚书夏原吉求见。”

“宣!”

朱高煦回应一声,亦失哈也连忙示意殿内太监抬来椅子。

只是几个呼吸,换上了官员常服的夏原吉便走入殿中,并与朱高煦作揖后入座。

来到春和殿就能入座,这已经是六部官员都知道的事情了。

相比较喜欢让人下跪的那些皇帝,朱高煦起码在行动上是比较尊重大部分官员的。

“这次请你来,主要是我想对盐铁茶课进行检查,同时好好清理清理它们和沿海私盐。”

朱高煦开门见山,而夏原吉听后也皱眉点了点头,似乎觉得这事情有些棘手。

在洪武年间,大明的财政收入之中,盐税收入至少占据货币税收系统的一半。

由于百姓都要用盐,这种货物从来不用担心销量,因此在历朝历代都对食盐这种商品实行强力管控,而且对从生产食盐到最后的销售都有明确规定,大明也不例外。

早在至正年间,朱元璋就设立了盐法用以增加税收,以便获得充足的军饷,支撑自己争夺天下。

朱元璋设有专门生产食盐的灶户,为了保证食盐的产量,大明对于这些灶户的管理十分严格,一旦入籍,子孙后代不允许脱离户籍,每代人必须出一户来专门生产食盐。

他们生产的食盐只能卖给官府,并且严禁私自买卖,至于待遇的话,则是根据时间推移而逐渐下降。

洪武初期灶户的待遇是比较好的,刚开始产盐一引(四百斤)给米一石。

到了洪武十七年,将工本米折钞二贯,而钞价又大幅度下降,灶户生活入不敷出。

到了洪武二十七年,由于朱高煦建议暂缓发行宝钞并开始回收,因此灶户门的待遇改回发米一石,并优免杂役。

这种另类的管理制度,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食盐的产量,但是却给灶户带来了沉重的负担,而且也严重打击了这些灶户的生产积极性。

毕竟制一引盐需要大量的煤炭和木炭、柴火,而这些东西在江南价格不菲,一石米的价格根本不足以支撑制作一引盐。

在朱高煦看来,老朱的盐课、盐运制度十分不错,只需要稍加改动并继续保留开中法就足够。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新书推荐: 萧云凰初影小说免费阅读全文 萧云凰初影小说阅读免费 萧云凰初影荒古武神全文免费阅读大结局 荒古武神萧云凰初影全文完整版 江山风华录:开局从卖驴开始 萧云凰初影全文免费阅读正版 萧云凰初影小说全文完结阅读免费 萧云凰初影荒古武神免费阅读全文 热搜爆了薄太太休夫跑路沈晚瓷薄荆舟 沈晚瓷薄荆舟免费阅读无弹窗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