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靖难攻略 > 第112章 功臣末路

第112章 功臣末路(3/4)

目录

同样一件事情,汉代可能写一句话就了结,例如“某某县,人大饥”,但到了唐宋就会开始增加篇幅,而到了明代就会记录更加完善。

不过不管怎么说,人相食的事情是实实在在发生的,这除了基层赈灾系统崩坏,还有地方赋税沉重和粮食产出不同的问题。

同样的一亩地收同样的税,虽然都是三十税一,但江南百姓一亩地产出三百五十斤粮食,算上杂税顶多交五十斤粮食就能了结,农民还有三百斤粮食可以吃。

可是放到了北方,哪怕是如山西那样没有遭遇太大兵灾的地方,亩产粮食也不过三百斤,同等比例下药交出四十几斤粮食,留给农民的只有二百五十来斤。

同样的税收和杂税,北方一亩地仅比南方少交几斤,可北方产出粮食远不如南方。

这就导致了明代北方人口不断有南逃迹象,因为在政策上,他们只在洪武、永乐年间比较舒坦,越往后就承担的越多。

如果朝廷想要吸引人口去北方,最实际的就是减轻赋税。

如后世财政转移那样的政策,如果用在明代,将江南的赋税投入北方建设,那北方一定能在几十年内恢复元气。

不能说重回唐宋时期的景象,但起码会比现在好得多得多。

不过这样的政策如果真的要施展,那江南的淮西、浙东、江右三派肯定不会同意,毕竟他们的根子都在江南,不可能帮着朝廷从江南抽血给北方。

明面上的降低北方各省的赋税是行不通的,只有通过其它手段对南方加税才行,而且加税也得注意对象。

例如眼下占据天下两层赋税的江东六府,它们所缴的赋税已然是天下最高,对它们必须减税,而对其它地方应该加派其它税收才行。

朱高煦记得,朱棣是用迁都北京,将庞大的在京官员送往北平,如此才让北平这一省之地活跃起来。

可即便如此,朱棣也不得不对江南妥协,留下了南京这个削弱版的六部班子。

朱高煦如果想要不妥协,就得拉出足够多的读书人,并在地方保留属于朝廷的武装力量来威慑士绅富户。

想要做到这些,就必须将卫所制转为募兵制,然后异地调兵驻守,每隔几年轮换一次,让地方乡绅富户拉拢他们的成本变高。

不过如果真的要这么做,朱高煦就不得不面对巨大的财政压力。

哪怕他开采了云南的金银铜矿,甚至把日本的银铜矿也占据开采,却也无法彻底解决财政压力。

想要解决财政压力,必须增加税收,而增加税收还想要百姓支持,就必须要让百姓的收入变高。

面对一个农业社会的大明朝,想要让百姓收入增加,那就只有从农业下手。

这点,朱元璋已经给朱高煦做出了表率,那就是派遣大量的读书人和匠户去参与地方上的农业水利建设。

正确的水利建设可以让一个地方的粮食产量增长三成,这点已经被朱元璋做完了,那么留给朱高煦的就只有新作物这一条路了。

“美洲是一定要去的……”

吃着饭菜,朱高煦没有迟疑的下了决心。

美洲有许多东西是他和大明朝需要的,其中最缺的就是番薯、花生,除了这两者之外,土豆和玉米则是可有可无。

番薯的产量即便放在这个时代也是惊人的,花生则是榨油率高得离谱,是同时代大豆和芝麻的近两倍之多。

在单位的时候,朱高煦看过一些民国时期的档案,其中就有包括他们县一些粮食作物亩产的记录。

在二十一世纪的后世,玉米的产量能达到每亩千斤以上,土豆更是达到了三四千斤的水平,而这也是很多人眼中美洲作物高产的由来。

然而,这个数据是近现代经过科学育种后的产量,并不是这些作物原本的数据。

事实上在近代育种技术改进之前,美洲作物并没有许多人想象的那么高产。

哪怕在民国时期,玉米的产量也不过每亩一百八十多斤,土豆也只有三百斤。

这个数据远不及已经普遍耕种,并且亩产超过三百斤的水稻。

相比较之下,即便在民国时期,没有经过化肥播种的番薯,却依然能保持九百到一千二百斤。

即便番薯的含水量很高,但用来应急却是万金油,而且番薯的番薯叶可以食用,变相增长了它的亩产。

番薯和花生,这两个作物前者在灾荒年间能保命,太平时可以用于饲料,而后者则是实打实的经济作物。

使用大豆和芝麻榨油来满足大明六千余万百姓,最少需要四千多万亩土地,但如果使用花生,那就能腾出两千万土地来耕种粮食。

不仅如此,花生生产出来的油也可以贩卖往大明的各个朝贡国,毕竟在食物匮乏的这个时代,油不管放在哪里都是高价货品。

朱高煦只要有机会,便一定要让郑和下西洋出现,并且这次的目标不仅止步于好望角,而是更西边的美洲。

明代风帆船去美洲,最便捷的路线是顺着日本暖流、北太平洋暖流抵达美洲,但这条路线缺少了补给点,想要推进这条航道,最少需要十几年的时间来布置。

与之相比,一路到非洲都有补给点的印度洋航道通行成本更低,而且可以从阿拉伯海商手中获取航道路线。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新书推荐: 北美新神 我的恋爱提示大有问题 满级奶包穿八零:种田宠爆全家 活死人之魔窟天眼 逆徒你无敌了,下山祸害女人吧 唯一玩家 朱元璋能看到我的梦境 人在天龙,修罗铠甲合体! 模拟成真,我曾俯视万古岁月? 换亲嫁糙汉,绝色美人下乡当团宠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