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网游竞技 > 大明从挽救嫡长孙开始 > 第337章 属于华夏的学问

第337章 属于华夏的学问(1/2)

目录

谁最希望方孝孺赶紧回来,这事儿还真不好说。

但陈景恪肯定是其中之一。

一来是方孝孺唯物学小成。

通过书信交流,他大致了解了方孝孺的这套理论的基本情况。

虽然有其局限性,但确确实实是正儿八经的唯物思想。

最关键的地方在于,虽然都是唯物学,和前世照搬西方哲学理论不同的是。

方孝孺的唯物学,是在华夏传统文化的基础上推理出来的。

他将诸子百家思想里,关于唯物学的思想全部摘出,化用到了自己的唯物学里。

是原滋原味的华夏哲学思想。

这是前世无数中国哲学研究者,想做而未能做到的事情。

倒不是说编写一套这样的理论有多难——事实上也确实不容易。

可那么多学者,真要下功夫去做,肯定能做到的。

为什么没人去做?

因为西方哲学思想已经深入人心,你编出来了别人也不认。

在全球化思潮下,中国强行这么搞,就是自绝于世界民族之林。

这就是现实,只能暂时妥协。

这种情况,普遍存在于哲学、经济学、社会学等领域。

教材都是照抄的西方论著,怎么可能教出独立的思想来?

这就是话语权。

想摆脱西方话语权的影响,只有一个办法。

变强。

等强到全世界都要倾听你的声音,才能在这些领域摆脱西方话语权影响,发出属于自己的声音。

前世,中国经过数代人的努力,终于见到了曙光。

但在这个世界,情况反过来了。

全世界都要倾听大明的声音,可是大明却缺乏相应的思想体系。

总不能拿着程朱理学,去争夺话语权吧?

那不是闹吗。

道德经之类的书籍确实很深奥,可正因为太深奥,除了深入研究华夏文化的人,有几个老外能看得懂?

方孝孺的唯物学,相当于是在浩瀚的华夏文化里,梳理出了一条线。

大大降低了推广的难度。

不过这一切都只是计划。

具体情况如何,还要等和方孝孺面谈,详细了解过他的思想后才能决定。

其二,大同思想陷入了瓶颈。

究其原因,还是他自身对华夏传统文化了解不够深。

虽然已经在恶补,可很显然,他这方面的天赋并不算突出。

别说是和方孝孺这样的天才相比了,随便拉出来一个三榜进士,天赋都比他强。

有句话叫勤能补拙。

如果他能潜心研究,十年二十年三十年后,也不是做不到。

然而,他肯定不可能这么做。

请外援就成了唯一的办法。

唯物学小成的方孝孺,就成了最好的选择。

这两個想法,他没有告诉任何人,连方孝孺都没说。

他对方学了解还不深,且还不了解方孝孺自己的想法,贸然去说此事很可能会弄巧成拙。

一切等和见到人,当面谈过后再说。

所以,接到方孝孺返回中原的消息,陈景恪自然是非常高兴的。

正准备去迎接,却又得知他并未跟随使节团一起回来,而是探访朋友去了。

这让陈景恪很是无奈。

不过还好,方孝孺还是很懂事的。

给他写了一封信,并送了一整套的方学书籍。

信中主要说了两件事情。

一件是关于解缙的,经过交流他发现这也是个人才,学问深厚且不迂腐。

希望将他拉入己方阵营。

陈景恪自然知道解缙是谁,更知道他的学问。

只是没想到,方孝孺竟然和他成了好友。

果然是时也命也。

对于方孝孺的打算,陈景恪倒也不反对。

如果解缙真的能接受唯物学,并愿意加入小圈子,对他们来说真是如虎添翼。

至于贬谪的事情……对于他陈大伴读来说,调个把人进京的面子还是有的。

前提是解缙要符合要求。

第二件事情,是那三百高丽学子,让陈景恪妥善安排。

事关人才掠夺计划,陈景恪自然不会拒绝。

事实上安排这些人不费任何功夫。

洛下书院旁边早就建好了一座书院,直接让他们入住就可以了。

至于什么时候开学,那就是方孝孺自己的事情了,陈景恪不会越俎代庖。

不过作为地主,他还是要亲自露面,去见一见这些来自朝鲜王国的读书人的。

就连朱标,都很关注这些人,特意叮嘱道:

“这些人的境遇,将会影响更多人,一定要将他们照顾好。”

陈景恪沉默了一下,说道:“送到嘴边的东西不香,正常对待就足够了。”

“甚至给他们一点压力,反而能激发他们的斗志。”

他倒不是反对优待外来人才,而是当前的大明不需要。

你强的时候,门槛设置的越高,人才就越喜欢往你那里去。

你弱的时候,就要降低门槛主动邀请人家过来。

很多人不明白,为何要补贴外来人员?

很简单,因为咱们弱。

还因为咱们一直被针对,想和别人和平共处都不行。

敌人在逼迫着你搞对抗。

在话语权被垄断的情况下,只能通过补贴把人吸引过来。

这些人学习中国文化,自然而然的就亲近中国。

等他们学有所成回到自己的国家,就会影响更多人。

这对本国人才自然不公平。

可没办法,谁让咱们处在弱势一方呢。

必须想尽一切办法发出自己的声音,否则永远都要活在别人的声音里。

有志者事竟成,上一世经过数十年的蛰伏,终于看到了曙光。

这一世不同。

现在的大明是强势的一方,而且是绝对强势。

从文化到科技,再到经济、军事等等方面,全方位的强势。

自然没必要降低门槛。

相反,还要抬高门槛,让国外的人才觉得能进来是一种荣誉。

让他们觉得,这个门槛就是龙门,跳过来的才有机会成龙。

如此,真正的人才才会踊跃的往这边挤。

这些人才留在大明,能为大明的建设添砖加瓦。

回到自己的国家,也是第一等的人才,将会出现在各个重要位置上。

然后通过他们的一身所学,为华夏的大融合计划贡献力量。

这套路是不是很熟悉?

没错,就是欧美的套路。

华夏文化的底蕴更深厚,不是欧美能比拟的,实施起来效果会更好也更加无解。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新书推荐: 徒儿下山祸害你七个师姐去吧叶青云林秋月小说全文免费阅读完整版 庶出主母 徒儿下山祸害你七个师姐去吧叶青云林秋月的小说全文免费阅读无弹窗 你也配救世? 徒儿下山祸害你七个师姐去吧 离婚后她携崽失踪季总疯了 离婚后她携崽失踪季总疯了黎音季川小说最新章节免费阅读 黎音季川离婚后她携崽失踪季总疯了小说免费阅读全文 离婚后她携崽失踪季总疯了黎音季川小说全文免费阅读完整版 离婚后她携崽失踪季总疯了黎音季川的小说全文免费阅读无弹窗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