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言情 > 人生1984 > 第259章 点燃十万星星之火!

第259章 点燃十万星星之火!(2/3)

目录

李云海结束谈话,说了一声请进。

李云海一阵心酸,说道:“郭姐,你何出此言啊?岂不让我寒心?我最近太忙了。你感觉怎么样?”

李云海笑道:“对,是这个理。”

至于招牌、图文制作,那都是后面的事了。

他唯一担心的是,这些租户,每个月能赚到这么多的钱吗?每个月500块钱的租金,是不是太多了?

李云海打了个哈欠,说道:“别说这些了,睡了吧!不早了。”

一台翻新复印机也不过1000多块钱。

“还好,就是有点犯困,总想睡觉。”

赵专员说没有问题,凡是有利于梅山地区经济发展的事情,我们都义不容辞。

林振邦摇了摇头,说道:“这却难哪!农村能拿得出1万5千块钱的家庭可不多。”

这一年,城市里已经出现了打字复印店,有个梅山人,在洋溪镇开起了复印店,这也是梅山人开的第一家打字复印店。

林芝咯咯笑道:“咦,你这话问得好奇怪哦!她的孩子,当然是他丈夫的啊!可能是死之前留下来的吧?郭姐说孩子怀上三个月了,你算一算,岂不正好是她丈夫死之前怀上的?”

李云海现在提出这个设想,等于将这个产业提前摆到了明面上。

林振邦当即做出决定:“那就试试看!在梅山县里,招聘一万个有理想、有志气、敢想敢做,吃苦耐劳的人,让他们走出农村,进城创业!星星之火,尚且可以燎原,这一万点星星之火,肯定可以点燃梅山的经济!”

唐玉霞道:“一口吃不成大胖子,可以先帮扶一万户,再由这一万户带动他们的亲戚朋友出来,慢慢的发展。”

第二天,李云海来到公司后,第一件事情便是打电话给郭婉华。

他先打到郭婉华的别墅。

虽然这种情况发生的机率极小,但李云海还是想给自己的资金,上一个双保险,也给租借办公设备的农户上两道紧箍咒。

“哎,说清楚了,是借的!”

听到赵专员的汇报外,林振邦当即同意,可以在整个梅山地区招人。

这些天,李云海很忙,也没空和郭婉华联系。

李云海将她的娇躯搂在怀里,说道:“我也是在为自己的生意布局。全国各地的文印店,这两年之内,都会像雨后春笋一样,遍地开花。这个事情我不做,总会有人去做。这是时代发展的必然结果。现在是我在做,他们得了我的恩惠,以后自然会买我们四海集团的耗材。那这个生意就做大了。”

“我们建造的是超高建筑,主体采用钢筋混凝土核心筒结构,按照超高层建筑的结构安全要求,t1塔楼在9层以下采用强度更高、受力更强的钢板剪力墙,从进入第10层起就进入了标准层施工,所以前期花钱会特别多。等桩基打完,建到九层以上,反而会更快了。”

林振邦摆摆手,说道:“这不现实,云海再有钱,也不能拿出来这么用。他留在手里,一样可以创造价值,也能带动消费和生产。”

只要这批人赚到了钱,他们的亲戚、朋友、老乡,都会坐不住的。

还有很多人跑到李德明家里来询问具体情况。

李云海哈哈大笑,说如果他们连这点钱都赚不到,那趁早回家种田吧,把机器归还回来,叫别人去做。即使他们每天只赚30块钱,一个月也能赚一千块钱了。

“我妈请了假在照顾外公。我下班后再去,也是一样的。我回去工作了。”

现在终于派上了大用场。

林振邦放下电话后,发出一声无奈的长叹。

有没有生意,做两个月自然就知道了。

谁知道一万个名额都报不满!

沈秀兰又向他汇报了最近的收支情况。

她觉得李云海真的是个很了不起的人。

李云海吃了一惊:“阿姨,说好了,不打我的土豪啊!”

李云海在办公室里招待了他,说此事还得当地政署牵头,我只是做为设备的提供商,政署和银行必须提供担保。

这个时代因为设备昂贵,一般人也找不到这种进货的渠道,所以开店的人少,价格喊得起来。根据城市不同,打印一张a4纸,开价两毛到五毛钱,复印五分或者一毛。

林振邦道:“一万户,也要亿元的资金!我要是有这么多的钱,那就好办事喽!”

一台喷墨打印机,成本几百块钱。

一台二手计算机1600元。

而从东洋和米国进口二手机器的渠道,被李云海掌握在手里。

现在的工程机器太贵,即便是租,李云海也不敢租给他们。

李云海是过来人,当然知道这一行生意可以做。

李云海说道:“开文印店,说辛苦也不辛苦,比起耕地来,这个工作只需要坐在门面里,风吹不着,日晒不着。但要说不辛苦也辛苦,一大早就得开门营业,半夜三更还得加班帮人打印文件和标书,需要付出大量的时间。但这是准入门槛很低的一个行业。家里只要有一个初中生,会打字就行。以后城市扩大了,发展了,全国开上几十万家门店,一点也不算多。”

“好好好,你说什么就是什么。你要不要请假回去陪几天?”

但是,更多的农民,听到这个消息后,毫无波澜,仿佛此事跟自己毫无关系。

一时间,整个梅山县都轰动了!

李云海起身,双手恭敬的接过烟,说道:“二手计算机4000块钱;二手多功能复印机,自带扫描功能,10000块钱;一台喷墨打印机,1000块钱;最少也要1万5千块钱。”

这时有人敲了敲李云海的房门。

李云海将在四海电脑学校开办培训班,教他们打字、操作复印机,以及怎么制作名片、标书。

现在有这么一个好机会,可以用最少的成本,去城里开店创业,说不定也能混成第二个李云海呢?

四海电脑培训学校,周一到周六,白天都是用来给社会青年上机打游戏。

很多头脑灵泛、胆子又大的人,不由得动起了脑筋。

据可靠资料记载,到1990年的时候,梅山人在全国已经开了超过一万家复印店,在那个平均月工资两三百块钱的年代,这批人每年能赚到几万到十几万!

就算李云海不干预,历史也会重演。

在八、九十年代,只要学会这几样,赚钱就跟捡一样。

所以,他要求政署和银行提供双层担保。

他让这些已经报名的农民,先到省城来。

“云海,四海中心那边,第一期工程,我们打款3亿过去。为什么一次要打这么多的款?”

林振邦觉得李云海这么做,也无可厚非。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新书推荐: 都市极品妖孽王悍苏祈的小说全文免费阅读无弹窗 工匠大师 我的刀塔 换亲后,庶女成了侯府当家主母 都市极品妖孽王悍苏祈 不要种田要修仙 迎良人 神孽王悍苏祈的小说全文免费阅读无弹窗 入职川航,从拯救大国机长开始 我真没想当艺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