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朕真的不务正业 > 第五百三十四章 贱儒就是矫情

第五百三十四章 贱儒就是矫情(2/5)

目录

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在王崇古看来,官厂最大的危险来自于上层,如果官厂的上层建筑,即技术出身的管理层低于五成就会危险,低于三成就会分崩离析,而且王崇古认为,这种危险和官场是共通的,即没有实践经验、只知道空谈的贱儒比例超过五成,就会对朝廷的决策形成负面影响,如果超过七成,大明立刻咽气。

继而王崇古得到了一个结论,那就是:任何一个集体,其管理层超过五成,不是来自基层,就可以准备重组了,超过七成就可以宣布没救了,等死吧。

之所以有这样的论点,王崇古认为技术的载体是人,而不是其他。

这个集体可以是任何形式,小到手工作坊,大到商帮、商行,再到朝廷国朝,都是共通的。

王崇古家里世代行商,他自己总结了集体的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百废待兴,在组建之初,技术出身的人声量最大,管理层大多数都有技术背景,反而是没什么管理天分,财务体系几乎没有,大块吃肉,大碗喝酒的草台班子,草台班子最容易灭亡,民间许多的民坊,都是倒在了第一个阶段,没有培养出足够的数量工匠,导致生产力不足,关门歇业,草草收场。

第二个阶段,欣欣向荣,则是规模不断扩大后,管理制度、法例、部门开始完善,财务体系开始完善,人事开始呈现部分的冗员,这个时候,也是最健康的状态,因为管理制度得到贯彻,所有人的利益在秩序下得到了保障,而财务体系保证分配,一切都是勃勃生机、万物竞发。

一如现在的永定、永升、西山煤局、松江造船厂、南洋种植园,都是这样的一个状态,技术出身的骨干,占比仍超过五成,整个官厂健康有序的发展。

第三个阶段,死而不僵,庞大的规模让灭亡的传导速度即便是再快,也需要时间,不会顷刻之间垮塌,而这个时间会很长,这一步最显著的特点是,就是以利润为主导,这个集体的上层建筑构成里,技术出身的管理不足三成,主要集中在了市场为主。

一如此时的大明,万历维新,已经第十一个年头了,但在王崇古看来,还是亡天下的阶段,在死亡的边缘徘徊着。

打天下、坐天下和亡天下的三个阶段,泥腿子出身比例,成为了衡量是否会灭亡的一个标准,负责决策的人不懂技术,就像是军队行军打仗的最高决策元帅,不通军务一样的古怪。

朱翊钧批复了这本奏疏,下章礼部。

王崇古上这本奏疏,其实时间节点非常的敏感,因为正是会试阅卷的时候。

是否以此为依据干涉会试的结果,以出身区分进士眷录,立刻在京堂酝酿起了渲染大波,对此的讨论此起彼伏。

朱翊钧再次顶着蓬莱黄氏的名义出门去了,是否要以此为标准进行眷录,成为了京堂十分热门的话题,而贡院锁着大门阅卷,对外面的滔天巨浪并不知晓。

贡院阅卷的时候,无论发生什么,没有别人可以进入,即便是有急病,也会被抬出贡院,再不能参加阅卷,这个时间只有皇帝的使者可以进入,但大明国朝两百年,鲜有皇帝蛮横干涉科举的事情发生,所以会试并没有被影响。

这次的风力舆论极为古怪,大明笔正们清一色的支持以出身区分进士眷录。

朱翊钧再次变成了黄公子,来到太白楼里看热闹。

朝廷其实已经做出了决策,不对科举进行蛮横干涉,就是不采用自上而下的行政力量,来干涉科举眷录结果。

而是采用自下而上的方式,在教育上进行更多的投入,让更多的人读书,让官场的生态趋于健康。

民间对于朝廷的决

策并不清楚。

「他们讨论来讨论去,一个看得过去的办法都没有。」朱翊钧到太白楼看热闹,听各色人等讨论,听了半天,都没听出让他眼前一亮的办法来,这些人的水平的确不如廷臣,廷臣们至少拿出了一个不是最好,投入巨大但能用的办法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新书推荐: 决胜星辰 我的独立日 斗罗:穿越古月娜,抽唐舞麟血脉 无敌龙帝 禁止相亲!薄总夜夜跪地求名分 合欢宗御祖,谁说我是绝世天劫 都市妙手狂医 封地一秒涨一兵,太后你该如何是好? 转生大树,我打造不朽神国 炮灰和离后,逃荒路上吃香喝辣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