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大明寿宁侯 > 第50章 剑指天下(第一卷完)

第50章 剑指天下(第一卷完)(2/2)

目录

牟斌一听人家又聊到家事了,便起身告退,弘治皇帝却没有动,而是问道:“这已经是第二个月了,盐坊收益如何?”

张鹤龄回道:“臣加入了味精作坊,月收益已经达到八万两。”

弘治皇帝很满意,说道:“那个味精不错,可惜都是锦上添花的东西,朕听说有的百姓连肚子都吃不饱,更别提什么精盐和味精了。”

“回陛下,臣最近正在培植一种新的作物,是从一名佛朗机商人手里得来的,如果能够成功,臣保证天下百姓不再会挨饿。”

“真有此事?”弘治皇帝大喜,“什么作物?”

“臣将其翻译为土豆,预计亩产能达到二十石以上。”

“二十石?”弘治皇帝笑了,“天下怎么可能有如此高产作物,你定是和朕说笑了。”

张鹤龄正色说道:“陛下,不是说笑,此物原产自黄金洲,是佛朗机人发现并带回欧罗巴洲,在佛朗机诸国,土豆已经是常见的主食,正因为此物高产,佛朗机人再无粮食之忧,才可以放开手脚,大兴军事。臣听闻佛朗机人的舰船已经远下重洋,而且佛朗机诸国之间还存在竞争关系,因此每个国家都在积极改良舰船与火炮,如今佛朗机人的船炮比我大明朝不知强了多少。我天朝上国今日无忧,明日无患,可十年,五十年,一百年后呢?”

弘治皇帝眉头紧皱,说道:“你继续说下去。”

张鹤龄继续说道:“臣认为,如今大明朝虽依士人治天下,但是无农不稳,无商不富,无工不强,士农工商不需要分个孰轻孰重,需齐头并进,才能国富民强。”

自朱元璋开国以来,重士农,轻工商,但是到了弘治皇帝这里,这一百五十年来,士人靠着优越的社会地位,不断兼并土地,而且士人是不需要交税的,所以国库并不丰腴,反而是流民四起,弘治皇帝也深知这里面的弊端,但是祖制如此,就算他想改变却也无能为力。

“继续说。”

张鹤龄终于有机会将自己的想法展示出来,但是他也知道,历史人物都有着特定时代的局限性,如果你告诉弘治皇帝,改变皇权集中制,建立民主议会制,恐怕自己话没说完就被砍头了,很多事情只能徐徐图之。

“臣认为,当务之急是粮食,百姓需要吃饱肚子,才能有精力做其他的事情,所以臣打算推广土豆,并且寻觅其他良种,臣从佛朗机人口中得知,万里之外的黄金洲有一种玉米,亩产量可达五十石,此外,还有多种高产作物,如果能引入我大明朝,以后便不需担心粮产问题,稳住根基,便可以大力发展工商,到时候我大明朝的坚船利炮巡视四海,才能真的做到普天之下莫非王土。”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这句话很诱人,弘治皇帝自少年时候,见证了成化帝时期的混乱朝堂,便立志要做一个好皇帝,执政这五年来,他尽心竭力,每日批阅奏疏都要至午夜时分,每日的睡眠也就两三个时辰,但是他所期盼的天下大治并没有实现,每当夜深人静的时候他也会问自己,到底哪里做得不够好,为何天下仍然民生疾苦?

朝政的弊端他也清楚,大明朝建国一百五十年,很多祖制已经不再适合眼下的局势,但是祖制可不是说改就改的,大明朝是天子与士人共治天下,每一条与士人利益相关的制度都动不得,你这一动,天底下的士人便会怨声载道,如果强行改制,甚至会引发朝堂不稳,时局动乱。

但是张鹤龄的话给了他新的启发,士农工商,大明朝一向轻视工商,商贾虽然衣着鲜亮,但是地位卑下,谅你家大业大,只一个小小的县令,都可以让你家破人亡。没有制度管束,工商无法兴起,但是农呢,老百姓是天下的根基,大明朝自建国以来,对农业是非常重视的,可时至今日,竟然流民四起,这又是何故?

方才张鹤龄提到海上,文皇帝之后,大明认为自己完全可以自给自足,从此开始实行海禁,可是近年来,沿海受到倭寇骚扰不断,而且各大港口已经有佛朗机人频频登陆,你实行海禁,别人却在海上称王称霸,终究有一天,当别人的坚船利炮敲响天国大门之时,又该如何应对?

弘治皇帝思索良久,还是摇了摇头,说道:“爱卿说的有道理,但是祖制如此,想要改制,朝堂上下定是反对声起,即便是朕想要有所动作,却也是千难万难。”

张鹤龄说道:“陛下此言差矣!”

弘治皇帝再一次被无情反驳,但是他没有说话,只是静静地看着张鹤龄。

“若是遇到困难便要放弃,那么我们想一想,太祖高皇帝开国难不难?”

弘治皇帝听闻此言,心中猛地一动,却仍是没有说话,他想听下去。

张鹤龄继续说道:“太祖高皇帝一介布衣,无权无势,却心系天下苍生,揭竿而起,最终推翻暴元政权,建立我大明万世基业,千难万难却又如何,只要陛下敢去尝试,微臣相信,朝堂之上固然有反对的声音,却也会有很多像臣一向的有志之士,愿意穷毕生之精力,为陛下,为天下苍生尽职尽责,尽孝尽忠。”

目录
新书推荐: 创业系神豪:我要供养百万员工! 长生,从重瞳开始 四合院:穿越傻柱,逼疯全院 法师领主:人在异世抽卡成神 无上剑体 我在古玩街捡漏,开局十万倍利润 轩辕剑帝 陈飞宇苏映雪 三国,汉高祖亲自匡扶汉室 入夜,墨总被娇软小撩精钓成翘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