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大明第一贡生 > 第三百零三章 平虏伯建伯

第三百零三章 平虏伯建伯(2/2)

目录

朱祐樘与萧敬出来。

之前周太后还真没有误会朱祐樘,是他跟萧敬说,一会进来把人叫走,朱祐樘倒不是回避周家两个孙子辈的事,而是不想再被老太太纠缠他纳妃的事。

现在他的想法是,无论纳妃与否,都不该由内宫的人所决定。

朕的事,自己亲自上。

“陛下,翰林王侍讲上奏,提出要请其子还朝,在六部中供职。并推诿了先前以军功所做的赏赐。”萧敬提了一句。

所说的赏赐,并不包括爵位,只有一些财帛等,还是朱祐樘私人赠送的。

朱祐樘也在帮张周拉拢一些能干之人,本来朱祐樘还觉得,赏赐王家一点东西,这样就能一次收拢王华父子两个人给张周做事。

但现在王华明显是要跟张周划清关系。

朱祐樘皱眉道:“哪个王侍讲?”

萧敬闻言就很尴尬,朝廷又没有第二个王侍讲,只能说……王华在翰林院中存在感太低了,成化十七年的状元,在翰林院内也熬了十八年了,到现在也不过才是个侍讲,皇帝提到也都不能马上想起来……

就这样,有好机会让你们父子俩往上爬,都还要推辞?

“就是大同巡抚王中丞的父亲。王华。”萧敬提醒。

“他……”

朱祐樘听了就很上火。

朱祐樘认为,王华一直没机会提升,应该跟程敏政一样,是被打压的一派,应该是不会跟传统派系站到一道的,但现在他才知道什么叫翰林体系同气连枝。

“赐爵的事,应该尚未传下去吧?”

“是。”

萧敬急忙应声。

朱祐樘道:“那他着急推辞什么?只是想跟朕说,他儿子的功劳,他做老子的就可以替其推辞不要了?王威宁半生都在努力的事情,他儿子用了是旬月的时间便完成,他不应该感觉到荣幸吗?这时候有他什么事?”

当皇帝的感觉是被人戏弄了,他都甚至不用问是否有人去找过王华,就知道王华应该是受到某种压力之后,才上奏为儿子推辞功劳。

萧敬低着头不敢随便应答。

朱祐樘道:“为王守仁请功之事,是秉宽主动提出的,他对于王守仁的能力很推崇,认为这是补上西北军政缺口很重要的一环。如此有能力的年轻官吏,朕应当加以器重,便以朕的名义否了他的提请!”

皇帝的意思是,就算你王华主动请辞,朕也不答应。

就是要把爵位和官职给你们,想把你儿子调回京城来?不好意思,朕要怎么用人,还不用你一个臣子来教。

朕要把有用的人放在最合适的位置上,你王华就算怕事,想躲避政治斗争,也别想以一个当父亲的名义,抹杀你儿子的功劳,也别想让朕不用他!

萧敬道:“陛下,您看此事是否等朝议之后再定?”

这是想提醒皇帝,给马仪和王守仁封爵的事,毕竟还只是走了内阁、礼部两个环节,都没拿到朝堂上去商议。

如果因给两个无关紧要的人封爵,而影响到皇帝跟大臣之间的关系,萧敬则觉得矛盾激化是无必要的。

“以王守仁和马仪的功劳,朕要赐给他们爵位,让西北将士知道用心办事后能得到的奖赏,难道是错的?”

朱祐樘也上来脾气,“光以过去数十年来,西北用兵的先例,他们凭什么不能得爵?就因为王守仁是一个翰林侍讲的儿子,朕就要错过一个能臣了吗?”

“秉宽有识人之明,他所推举之人,哪个不是响当当的人物?哪怕这些人坏了官场原本的秩序,但也全都用在备战,用在九边防备之事上,既未影响到朝中官吏的升迁,也没影响到大明朝堂的秩序,何以就要让朕退让?此事不可!”

萧敬也没想到,皇帝会对王华推辞王守仁功劳的事,如此着恼。

他也知道先前的话可能是说错了,这次打死他都不再提个人意见。

他似乎也看出来,皇帝现在有了张周,已不再是曾经对文臣百般倚重的君王,甚至有点跟张周一样,把文臣当成治国阻力的意思。

这其实也是在提醒他萧敬,以后站队要更明确一些,可不能总想着去帮那些朝中儒官了。

……

……

司礼监先是以皇帝的名义,驳回了王华给儿子推辞功劳的上奏。

随即第二天朝议时,朱祐樘就把要给王守仁和马仪赐爵的事,当众宣布。

“……此战以秉宽为首功,但用兵者,王守仁和马仪皆都为国而战,英勇无畏且能做到临危不乱,长驱直入于草原,大功之后全身而退,扬大明国威,援引过往边事用兵之顾,以其二人为平虏伯和新建伯,朕也认为是分属应当。”

“至于他二人以后,也必当是留在西北效命于军前,轻易不可调离职守,诸位卿家可有异议?”

皇帝先肯定二人执行张周的战术,是有功之臣。

再表明别想把王守仁和马仪等有功之人调出西北,无论如何他们都要配合张周继续用兵。

这像是在堵文官的嘴,毕竟昨天王华都主动提出要把儿子调回京城叙用了,皇帝自然也知道这其实就是传统文官给张周挖坑的方式。

此言一出,刘健和李东阳不由对视一眼。

皇帝针对的意思也太过于明显,这就让他们感觉到,现在可能是在某些事上,触怒了这位曾经以仁义而著称的天子。

左都御史闵珪道:“陛下,若以一战之功,要升赏诸多爵位,只怕会令西北军爵泛滥。今年后,因军功而升赏之人众多。”

朱祐樘道:“闵卿家是何意?当初太宗皇帝靖难之后,一次升赏多人,都也是以军功而定,你是认为朕滥赐滥赏吗?”

闵圭急忙解释道:“臣并非此意。”

“朕看你就是此意。”朱祐樘针锋相对,大概他也知道,如果不拿出点气势来,文官那边还是会对此事喋喋不休,如果把事情的影响力从朝堂扩展到民间士子的议论就不好了。

所以一定要把讨论扼杀在朝堂范围之内。

要让天下士子心悦诚服,首先就要先让朝堂这些人别瞎逼逼。

“与先前朕没有直接对秉宽赏赐爵位一样,对于现巡抚大同的王守仁,朕仍旧是以其现有官职,于西北用事,直到战事平息后,他回了京师,再以爵位厚赏,至于宣府副总兵马仪,朕将重新以他为宣府总兵官,以平虏伯协守宣府周边军务。”

“至于保国公,朕将调他往宁夏。分守于宁夏各路!”

皇帝的话,更让在场大臣摸不着头脑。

怎么看,朱晖以宣府总兵的身份,协助取得了威宁海一战的大捷,也是有功的。

怎么突然就要把朱晖调去宁夏?

难道说……是张周觉得朱晖不着调,还是说皇帝认为宁夏的防备比宣府周边更重要,如此让朱晖去担当大任?

朱祐樘道:“成国公朱辅,调固原,于固原增设边镇,协守各处!”

刘健急忙走出来问道:“陛下,如今西北战事未休,实在不宜改变如今西北各镇之格局。”

固原在西北虽然也是边关重城,但在弘治十二年时,仍旧并非九边重镇,此时要将陕西的镇所调固原,也是为加强对于三边各地的控制,当然这都是弘治十五年之后的事,现在的刘健则觉得事情太过于仓促。

朱祐樘态度坚决道:“如今三边之事多垒砌于延绥榆林卫,宁夏、陕西等处防备不能协同,以固原之城增加西北各方的调度,是朕酌情考量后的结果。先前兵部内部也参详过此事的可行性,不必再议。着令总制三边军务的秦纮,协同加固关隘及分守之事。”

刘健听了就很气恼。

总觉得自己是后知后觉,居然连兵部提前都知道有这回事?内阁却跟他人一起知晓?

朱祐樘道:“赐爵之事,也不必再多议论。着户部草拟方略,于今年秋粮征缴之后,调拨钱粮往西北各处,增加军饷用度。此事不可再行耽搁!”

(本章完)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手机版阅读网址:

目录
新书推荐: 开局脱离宗门她们追悔莫及唐墨黎未晞的小说全文免费阅读无弹窗 开局脱离宗门她们追悔莫及 唐墨黎未晞开局脱离宗门她们追悔莫及小说免费阅读全文 开局脱离宗门她们追悔莫及唐墨黎未晞小说全文免费阅读完整版 开局脱离宗门她们追悔莫及唐墨黎未晞 李洛结局 九龙乾坤诀 九龙乾坤诀秦天青儿小说最新章节免费阅读 李洛无删减完整版 李显卫宓冬儿大武第一男人从推到太子妃开始小说免费阅读全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