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大明第一贡生 > 第二百八十四章 四路齐发

第二百八十四章 四路齐发(2/2)

目录

最多算是跟在张周身后跑腿打杂的吧。

“知节,不必布防了,张制台刚下调令,让我等这两日内便出兵,调令是在他抵达宣府之前便已下达,估摸着……他应该是要从宣府出兵了。”

王琼从张周给调函的时间,就大概判断出,张周是不可能在宣府准备很长时间的。

既然张周让大同和偏头关两处都协同出兵,格局就不可能是放炮打兔子那么简单,必然是要为某种战略打掩护的。

但具体是什么,张周没跟王琼说明,王琼也不好去猜测。

旁边的刘瑾惊喜着问道:“是要出兵与鞑子决战了吗?”

朱凤道:“虽然偏关周边百里范围内没有鞑靼人活动的踪迹,但在百里之外,就有他们的部族,若我们贸然出击深入草原,天时地利人和都不站在我们这边,张兄为何要让我们在这会出兵?”

跟张周的想法一样,朱凤对于主动出击这件事,本身是有排斥的。

也不能说朱凤想当缩头乌龟,或者说他没担当,在偏关和宁远两战中,朱凤也都做到了身先士卒。

但问题是……朱凤并不是那种有野心之人,心中所抱着的是守成的想法,并没有极大的开拓进取精神。

王琼道:“张制台之意,是大同、偏关各点兵将一万,出塞之后缓慢推进,以火炮为基础,骑兵穿插,步兵结阵前行,若遇鞑靼来袭则正面迎敌,若不然则两镇兵马各有所限。我偏关进兵到一百七十里外的兔毛川南岸止,大同所部进兵猫儿庄。”

朱凤从战略地图上找到了这两个标注点。

他不解道:“张兄他要从宣府带兵到猫儿庄吗?三路兵马若不会合,能起到什么用?”

刘瑾道:“两位,敢问现在能查到的鞑靼主力在何处?”

现在刘瑾迫切想要一战。

放弃在太子身边当侍从的机会,来西北,当然是要建功立业,如果连最基本的军功都拿不到,只拿到一些鸡毛蒜皮的,回去后跟朱厚照吹牛逼都不能挺直腰杆。

王琼摇头道:“或是陛下有让各镇出兵,扬我国威之意,此番出兵目的尚不明确。先前已跟城中仓储等官吏问询过,此战耗费恐不在少数。”

其实王琼也没完全明白张周的用意。

在不知道奇袭威宁海的战术之前,张周只让宣大三镇各自往北出兵,意图非常隐晦。

鞑靼人是不可能在这时候主动接战的,出塞百多里的样子,还如此大张旗鼓,鞑靼各部族怎可能会不知道?

却会因为这次的出兵,而耽误了屯田和修造关隘等事,也会令军中将士疲于应付,对于三镇府库的压力也很大,因为但凡要出兵就需要用到钱粮,恰恰大明在弘治年间掣肘西北军政的重大问题……就是粮开中法的改变,西北各镇的钱粮储备日渐枯竭。

王琼大概的意思是说。

张某人啊,你出兵的意图很好,但下次别这么干了。

你这是不当家不知柴米贵。

你这个宣大总制,毕竟不亲自涉及到治理军饷的事情,大概不知道出兵一趟要耗费多少钱粮吧?

你出兵有意义也行,如此漫无目的的出兵,如果只是为了彰显国威,大可在宣府一路出兵便可,为何还要拉上大同和偏关?

朱凤道:“几时调动人马?”

虽然朱凤也看不懂张周所为,但他有一点好的,那就是听令而为。

在这点上,张周可能是有点误会他,觉得他不可能会带兵奇袭威宁海。

更多的……是张周不想为难朱凤。

明知道这小子不想去,强迫让他去,他能在这一战中发挥出最佳的水平?

反而是马仪和王守仁,二人可都有足够的野心和魄力,比朱凤这种温室小花强太多。

王琼道:“得调令后便要出兵,整顿之后明日一早三军开拔。士兵各自带三日口粮,府库调十五日口粮,马匹尽可能用老马拖火炮,主要骑兵随于后军之中。”

王琼知道这是大战略,但他也不想让偏头关遇险。

最好的办法就是……一边执行张周的军令,一边随时准备回撤,完成任务就走。

反正张周的调令也没说沿途要打什么硬仗,而且王琼也觉得,就算偏头关的兵马出塞往北一百七十里,鞑靼十有八九也不会接战的。

刘瑾则面带兴奋之色道:“三路兵马齐发草原,这是要厎定草原啊。”

“不是三路,是四路,还有延绥一路。”王琼道。

“那更是了。”刘瑾更加激动。

好像大明一百多年来未曾平定草原的壮举,要在今日实现,而他还是亲身参与者。

“呵呵。”

对于刘瑾的说法,王琼也只能是报以苦笑。

刘瑾问道:“怎么?不是吗?”

王琼道:“四路出塞,看似大阵仗,但四路人马合起来也不过三四万兵员之数,光是火筛等部,兵员数量便不在此之下。若是分兵四路,又如何集中优势兵力?”

“这?”

刘瑾只能看着朱凤。

王琼唱反调,你朱凤跟张周时间长,最了解他用兵的方略,应该不会这么丧吧?

朱凤道:“出塞备战,哪怕不是与鞑靼人正面决战,只为平息边关各镇周边的局势,也是好的。我想,张兄这么做一定有他的理由。”

“呵呵。”

王琼这次的笑,则带了几分善意。

同样是对张周迷之自信,至少在王琼听来,朱凤是个乐天派,不像刘瑾那样说话办事都带着浓浓的功利之心。

……

……

奇袭威宁海的兵马,是六月初一夜出兵。

预定三天四夜的赶路时间,对于大明将士来说是非常赶的,基本上一天只能休息两个时辰左右,第一天更是要日夜兼程。

张周预想中的威宁海之战,很可能在六月初五或者六月初六展开,初六是因为有可能涉及到火筛本部闻讯后西撤,需要追击。

本身本部中多为老弱妇孺,牛羊成群难以快速赶路,只要追击得当,基本也无须多花一天以上,而且往西出了威宁海,就可能会被蒙古右翼各部的人马回击甚至是合围,所以战事最多只能往后推迟两天。

否则奇袭的战略意义将无法达到。

大同镇跟宣府一样,都是六月初二出兵,但大同镇的兵马在六月初三一早才出关塞。

偏关出兵则更早一些,是在六月初一下午便集结完毕,六月初二兵马已出关隘。

延绥出兵则要晚很多,到六月初三仍旧按兵不动,显然秦纮作为三边总制,对于张周的军令不可能那么严格去执行。

边关出兵的消息,在六月初三早朝时,就已传遍了朝野。

奉天殿朝会时,便已有御史言官对张周出兵行为进行了参劾。

“秉宽出兵,是朕同意的。”朱祐樘眼看形势有些不可控,也是直接给在场的人吃了“定心丸”。

参劾张周?

他只是执行朕的意思,你们要参劾,就参劾朕吧!

皇帝要以各路人马出塞,听上去就合理多了,皇帝有权力下令边塞主动出击,若是这权力都没有……皇帝也别当了。

“朕提前已跟阁部和兵部主要职官商议过,认为此举可行!”朱祐樘继续把刘健和马文升等人拉下水,“各路人马出击,点到即止,是为向狄夷展现我大明对于平定草原的决心。草原也乃是大明疆土!”

吏部尚书屠滽走出来质问道:“可陛下,如以西北各镇兵马出塞,遇战事不顺,此责任该由谁来承担?”

朱祐樘道:“朕的意思,由朕来自行承担便可。难道各路出兵,连最基本的审时度势都看不出?遇到狄夷主力来犯,若避战,则主将全责!”

这意思是。

虽然朕是让你们出去吓唬人的,但真要有鞑靼人杀过来,谁敢撤,那就是与朕制定的大方针相违背,谁敢退兵谁就负全责!

(本章完)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手机版阅读网址:

目录
新书推荐: 开局脱离宗门她们追悔莫及 唐墨黎未晞开局脱离宗门她们追悔莫及小说免费阅读全文 开局脱离宗门她们追悔莫及唐墨黎未晞小说全文免费阅读完整版 开局脱离宗门她们追悔莫及唐墨黎未晞 李洛结局 九龙乾坤诀 九龙乾坤诀秦天青儿小说最新章节免费阅读 李洛无删减完整版 李显卫宓冬儿大武第一男人从推到太子妃开始小说免费阅读全文 大武第一男人从推到太子妃开始李显卫宓冬儿小说最新章节免费阅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