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大明第一贡生 > 第二百三十五章 内相和外相的谈判

第二百三十五章 内相和外相的谈判(2/2)

目录

萧敬摇摇头道:“陛下并未做决定,而是跟张先生商议过,就算赐给张先生爵位,也不会让张先生离开京师,倒是可以让他暂领京营的职位,协助英国公等人将京营打理好。”

“挺好。”刘健点头。

他心中明明是想把张周拴在翰林院,但面对萧敬的话,他却轻易不表露自己的意图。

因为他知道萧敬的话还没说完。

若这是最终结果,那还让司礼监四个太监来跟他们内阁开什么闭门会议?

萧敬道:“但张先生又提及,他目前并不想挂实职的都督府职位。”

说到这里。

刘健三人马上都意识到张周的“高明”。

三人隐约都在想,这小子也自知现在虽然得皇帝宠,可要是进了都督府,所面对的就不再是一群对他巴结的勋臣,而是一群跟他为敌的豺狼了,所以他也不放弃都督府的职位,只是暂时不要“实职”,相当于是让皇帝赏赐给他个“寄禄官”,等到合适的时候再拿实职。

既算是把自己的功劳领了,目前又不得罪人。

一举两得。

“陛下说了,无论明日朝堂对他功勋的议定结果如何,后军都督府都督同知的职位,已是要挂在他的名下。”

后军都督府都督同知,这基本已是大明侯爵入都督府后所挂的职位。

武职,官从一品,仅次于五军都督府左右都督,而平时挂都督衔的,多是大明的国公,而都督同知已经可以署理府事。

也就是说,现在张周武勋方面,已能确保有个从一品的都督同知,但爵位还不确定,文职照理说应该卸职……因为张周的翰林院史馆修撰职位,只是个从六品的文职而已,二者相差太大,且以大明领了高职必须要放弃低职的原则,张周也不该再兼领文官爵位。

就好像王越一样,现在他就只是威宁侯,而兵部左侍郎、左都御史等职位,已经给他卸了。

李东阳听出问题的一些关键因素,他问道:“那意思是说,他只是挂个都督府的职位,仍旧在翰苑中办事?”

“是的。”萧敬道,“这既是陛下所想,也乃是张先生自己所愿。”

李东阳道:“何解?”

萧敬笑道:“陛下希望张先生能教导太子学问,若是授以实缺的军职,张先生不得不分心,若是等太子将来成年之后,再授以的话……便不违背陛下唯才是用的初衷。”

唯才是用……

这个词,多少有点伤了内阁三人的心。

“但一切都还要跟朝中大臣说清楚。”萧敬道,“既是要留在翰林院中,若继续以史馆修撰,便不符合其身份,陛下的意思,是要即日擢升为翰林侍讲,为方便张先生协同工部和兵部铸造火炮等事,还准备委以兵部武库清吏司郎中之职,是为兼任,也无须打理公廨部堂之事。后军都督府职位不变。”

大明后军都督府,主要统辖京师到山西、宣府各处的卫所军务等事。

让张周当这个职位,看起来是不授以实缺的,但其实皇帝是想借此告诉近京师各镇卫所的人,张秉宽是朕的心腹大臣,他负责京师周遭都司、行都司各卫所的军务,随时可以调遣他领兵上阵。

李东阳道:“若以兵部郎中兼领都督府都督同知的职位,只怕是……于理不合。”

文武职一肩挑,相当于张周既当调兵的又当统兵的,还自己当裁判,如此一来大明将统兵和调兵的权限分开,其意义都被张周破坏。

萧敬没说什么。

一旁的戴义开口道:“所以陛下才派咱家等人,与诸位阁老一并商议,看是否可开此先河,陛下也言明,所挂之职位除翰林侍讲职位是为实缺授予之外,其余职位皆都领职而不入公堂,在职而不管公廨事,一切都只是为了方便调度。若是三位阁老觉得不妥,或许陛下也只能让张先生晋升为侯。”

A或者B。

现在皇帝的意思,是让内阁三人,替朝中文武大臣来选。

A就是晋升张周为侯爵,并给予后军都督府都督同知的职位,很可能还会给予带兵的实权,让张周“霍霍”都督府。

B是让张周继续当文官,主职是翰林侍讲,可能会挂个詹事府左右春坊谕德或者中允之类的官职,教导太子,同时给予兵部武库清吏司郎中的兼职,方便督造火炮,同时武职那边挂后军都督府都督同知的虚衔。

听起来B的职位太宽泛,不好控制。

但说到底,如果选了B,那张周还是文臣,还在内阁三人的“掌控”之下,更重要的是张周的职权会大大降低。

内阁三人不由面面相觑。

他们很清楚。

看起来不好选择,两边都不想选,但其实有第二种选项,已是“万幸”。

按照一般道理来说,或者说换了一般人得到张周的功劳,直接选A就行,也没有选B的困扰。

正因为张周是大明新科状元,考中状元才不过半个月时间,再加上张周还有心来当文官……这点很重要,也跟张周表现出卓越的为人师表能力有关,让皇帝觉得太子的课业少不了张周的教导,这才有了B这个选项。

“留在翰苑,是好事。”刘健也不用跟李东阳和谢迁商量。

他可以直接代表三人,甚至是代表朝中文臣做决定。

武勋大概也要为刘健的英明决定而欢呼……

还是刘阁老您深明大义,知道我们虽然推崇张秉宽,但也不想让他来祸害都督府,若他进了都督府拿了实缺,以后陛下在都督府只知道有张周而不知道有我们,而且我们跟张秉宽形成了直接的竞争关系。

就好像王威宁一样……还是当兵部尚书的王威宁是我们所推崇的王威宁,若是他当了威宁侯……

最好还是死得远远的。

戴义笑道:“那刘阁老是同意,让张先生继续留在翰苑,并给予先前所说的职位?或者在其中,会有少许的变化,多是晋升之举,若是到来日朝堂上再反对的话……”

“不会!”

刘健也明说了。

既然现在同意了,明天我们就会照这个说,就算有人不识相出来反对,我们也能利用内阁大臣的身份给他怼回去。

谈判嘛。

最讲求的就是说到做到,但也请陛下别乱来,说好就这些职位,别加得太狠就行。

戴义道:“话虽如此,但还是要提醒三位阁老,若是陛下明日在朝堂上,提出要再将张先生此战的功劳给记下……放心,不为文职的晋升,只为将来赐给其爵位,也还请三位阁老不要反对才好。”

别看选了B没有选A,但偏头关战事结束之后,记账的规则仍旧在。

皇帝现在的说辞,是说太子尚且年少,要等太子学业有成之后,再把张周委以重任。

但内阁三人知道,其实就是皇帝自己舍不得把张周调遣到别处,时刻想跟张周探讨事情,留张周在翰林院当顾问,比直接塞进都督府领实缺更方便。

这次刘健稍微有了犹豫。

现在妥协,让张周仍旧当文臣,却还阻拦不了张周未来晋升爵位,刘健能感觉到他自己这边很被动。

因为等将来太子学业有成时,很可能他刘健等人都已经退下去,谁敢保证到时的内阁和朝中大臣,还有能力限制张周的崛起?

更可甚的是一种结果……

那就是张周自己从翰林院晋升高位,自己爬上翰林学士甚至是入阁了……

以目前皇帝对张周的信任来看,这似乎是时间早晚的事情,到时张周自己成了文官翘楚,指望张周限制自己?

让他自断后路吗?

“可!”

刘健最后还是点头。

这就是个取舍的问题。

刘健要思考的,是现在就晋升张周为侯爵,对朝堂造成的破坏性太大,还是给他一堆虚职,让他留在翰林院当侍讲更好。

戴义笑道:“那此事便当是商定,咱家会回禀于陛下,也会告知于张先生。明日朝堂为辽东军将,还有张先生论功时,不要忘了今日所谈的结果才好。”

(本章完)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手机版阅读网址:

目录
新书推荐: 娇软贵妃是细作 都重生了咋还学医呢 穿成反派老婆剑后 我家中单很柔弱的[电竞] 主角被夺走气运之后[重生] 傅爷你的替嫁新娘是大佬免费阅读无弹窗 我真是无限流boss的男妈妈 在家长会上遇前任 六边形男神 我在5:20种小喷菇13:14制霸咒术界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