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大明景泰:朕就是千古仁君 > 第412章 引水、填海高三大工程,气温升高,雪山融化危机

第412章 引水、填海高三大工程,气温升高,雪山融化危机(2/3)

目录

叶尼塞河的水域来源,一个是源头水源,另一个则是沿途的雪水融化,再加上地处寒冷的北方,蒸发量低,造就了这条水域巨大的叶尼塞河。

所以朝廷的地理专家先入为主的认为,这条河南引后,能濡养整个西北,甚至可以滋养河北。

其实是错误的。

没有了冰雪融水,再加上气候变暖高蒸发量,叶尼塞河的流域会大大减少的。

还有,和勒拿河一样,要经过庞大的戈壁和蒙古高原,才能流入西北,真正连通弱水,还会剩多少水呢?

景泰六十三年时,有专家提出来,可当时已经动工了。

水利部查缺补漏,想从捕鱼儿海引水,扩大色楞格河的流域,让色楞格河先翻越杭爱山、再翻越阿尔泰山、最后翻越阴山,进入宁夏。

当时老皇帝震怒,如此巨大的工程,怎么会出现如此重大的纰漏?将专家都给砍了,包括批复的官员杀了的杀,流放的流放,杀了一百多个人。

如果增加色楞格河工程,造价要增加60亿以上。

这样的话,一条叶尼塞河是不够引水的。

需要从鄂毕河引水了。

细琢磨之后,水利部是被魏国渗透了,魏国不愿意救伊国和许国,想让中亚继续干旱,所以就想办法让大明引水工程出错。

其实,引鄂毕河水进入西域是最方便的。

直接扩大额尔齐斯河就可以了,将乌伦古河老河道利用起来,连接中华江的人工河,给疏勒河注水。

走大通河-洮河-渭河,在渭河转道,北上给无定河和汾河注水,就能濡养整个山西,同时,汾河连接永定河,河北的水也就来了。

但这里面还有一个国际问题。

就是一旦大明用了鄂毕河的水,像缺水的伊国、许国立刻就会和大明离心离德,别忘了,大明占据的兴都库什山脉,可是和两国接壤的。

所以,中枢只想利用好国内的两条大河,叶尼塞河和勒拿河。

已经开工三年了,很多河道都修完了,就等上游放水呢,这个时候返工,几十个亿就打水漂了。

关键经济发展是不能等的。

停工三个月后,再次复工,增加了色楞格河工程,增加投资72亿元,预计十九年完工。

用色楞格河濡养整个蒙古高原,不需要流入阴山滋养宁夏,能够滋养热河和山西北部就可以了。

色楞格河用的水是捕鱼儿海的水。

必须在捕鱼儿海上修建大坝,才能用水,造价又增加了。

景泰六十年,填海工程也开始了。

渤海湾,平均水深米,最深处70米。

也是经过一年计算,一年运载材料,景泰六十年动工。

其实填平渤海湾难度不大,经过黄河几万年的冲积,近海河沙堆积量巨大,不停造出耕地。

其实,宋朝黄河改道,弊端巨大,却有一个好处。

就是冲大了江苏省的面积。

宋朝之前,江苏省没有这么大的面积,汇入淮河后,冲积出一块沿海平原。

上海就是冲出来的。

东晋时期镇江、扬州就是出海口,现在出海口是上海,这些都是一点点冲积出来的陆地。

将黄河改回渤海出海口后,渤海湾的土地每年都在扩大。

填海还是比较传统的办法,圩堤填海。

历史上,华夏民族都在填海造陆。

看三国时期和大明的沿海地图对比就知道了,一直在扩大。

圩堤填海这种方式就是在需要填海的区域,外围修筑圩堤,将填海用的物料填入圩堤里面。通过循序渐进的方式,将填海区域的圩堤连接起来,加入填海石料,经过一段时间沉淀,进行更细致的填海步骤。

填海石料,其实用西南的山更好,但是,加高山脉需要山,造出新大陆还需要山,石头都不够用的。

但大明沙子非常多。

大明拥有很多个天然大沙漠,沙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

其实,景泰五十八年时,老皇帝提出一个构想,沙漠底下到底是什么?

工部派人去测算,塔克拉玛干沙漠,是大明最大的沙漠,测算结果是,沙子深米。

而塔克拉玛干沙漠有万平方公里,约有万亿吨沙子。

老皇帝提出,如果把塔克拉玛干的沙子挖光,再种上树木,会不会让这块沙漠,变成了绿洲?

而填充渤海湾,以黄河每年往渤海湾输送32亿吨,却需要2500年才能填平渤海湾。

所以,一个塔克拉玛干沙漠够了。

从景泰五十九年开始,工部就开始挖塔克拉玛干沙漠的沙子,往渤海湾运,一边运一边填。

不能全部填沙子,会让地基不稳,要适当填入钢筋混凝土,造出坚实的地基。

圩堤,则用混凝土打河桩,制造出一块空间空间出来,再往里面灌沙子。

一点点向渤海湾深处迈进。

景泰六十二年,电器应用于填海工程上,大大提升了效率,也在山东建立了十几家火力发电厂。

同一年,大明在捕鱼儿海建立了第一座水力发电厂,用于供应引水工程的用电使用。

但水力发电厂技术还不算成熟。

也是景泰六十年,东西伯利亚的山地开始被加高,但因为这个地区过于寒冷,只有短短两个月施工时间,所以工期缓慢。

作为百年工程,不能急于一时。

朝廷每年都会稳步投入资金,用于三大工程建设。

景泰朝,一共有震古烁今八大工程,根治黄河、开凿中华江、全长1200万公里沥青路、21万公里铁路线、加高兴安岭、填平两湾、北水南用、还有乌斯贜铁路,堪称天路,八大工程。

老皇帝也被朝野上下戏称为基建狂魔。

此刻,这位基建狂魔正昏昏欲睡,朱见漭跟他禀报倭国的安置问题,他听得快睡着了。

“你看着办吧。”

朱祁钰勉强撑开眼皮子:“老四,养心殿的地图太小了,朕看不到了,你让人画一幅大的。”

养心殿的地图,已经是全世界最大的地图了。

老皇帝还是看不到。

“儿臣遵旨。”

朱见漭笑道:“爹,天下地图都在您心里,大明每一条街道,您都张口就来,哪里还用看地图呀?您呐就是活地图。”

“呵呵。”

朱祁钰笑道:“朕不爱看美人,就爱看地图。”

“大明新纳一地,朕就绞尽脑汁的想名字,就将整个轮廓记下来,然后一个城池一个城池的记忆,最后记忆一条一条街道。”

“像那些新地,都是朕一个城市一个城市建起来的。”

说到地图,老皇帝来劲儿了。

“老四,这几天朕在想,等加高了北方,阻挡寒流,青海大戈壁能不能变一变呢?”

“北方冻土多的是,随着电气革命的发展,挖掘难度也在降低,只要朕肯投钱,就有源源不断的土壤,再说了,各地造河挖出来的土壤,都是能用的。”

“如果青海温度提升了,再引入叶尼塞河,水资源也就有了。”

“庞大的戈壁滩,如果垫高土壤,能不能种地呢?”

“就算不能种地,放牧行吧?”

大明一直都不想要青海这块烂地。

最后还是当地的蒙古万户府,死乞白赖并入大明的,不然大明才不要呢。

青海气候恶劣,自然环境恶劣,耕地环境恶劣,草场环境恶劣。

可以说,没一个好处。

但是,他却是大明的腹心之地。

如果抛弃它,乌斯贜就没了,西域、阿尔泰、费尔干纳三省就没了,甘肃就没有了遮挡。

这些年老皇帝一直在想,怎么治理好他呢。

却做不到啊。

庞大的青海省,人口居然只有1200万人,比蒙古省还少,因为这里的生态太脆弱了,养不活那么多人啊。

再就是工业化发展,青海人都被吸去长安和甘肃了,再远点的去吐鲁番,去费尔干纳,去京师了。

面积庞大的青海,却成为了大明发展的累赘。

唐朝时期河湟之地是王霸之基,那是因为气候温润,当时吐蕃还是强国呢,雪山都化了。

但之后呢,宋朝温度比隋唐时期低了三度。

所以雪山冻了,吐蕃的河谷农耕又消失了,回去啃青稞去了,青海也彻底衰落了。

如果加高北方,阻挡了来自北冰洋的寒流,青海温度提升了,乌斯贜的温度估计也会提升。

猛地,朱见漭打了个激灵:“爹,您是担心雪山成为第二个吐蕃?”

“老四深知朕心啊。”

朱祁钰笑道:“没错,朕查过资料,吐蕃鼎盛时期,就是隋唐时期,气温比现在高2度。”

“仅仅两度,雪山就出现了一个强盛无比的王朝。”

“你知道朕喜欢用佛兵。”

“佛兵的战斗力你也看到了,不弱于索伦人。”

“四百万佛兵,能不能灭了大明?”

朱见漭神情一凛。

思索几分钟道:“若乌斯贜成为吐蕃,儿子亲自领兵,也没把握打下那块地盘。”

别说朱见漭了,就是天下最能打的皇帝李世民,也拿吐蕃没辙。

看看乌斯贜的地形就知道了,仰攻乌斯贜,别做梦了,仰攻一千多米的山脉都是做梦呢。

看看贵州打土司多难就知道了。

乌斯贜,平均海拔在3000米以上啊,连呼吸都困难,你想打仗?别做梦了。

关键这地方极为封闭,人家要是不想打,你找一辈子都找不到他们。

人家想打了,下山就打你。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新书推荐: 换亲后,我搬空库房救忠烈去流放 相亲当天和豪门大佬闪婚了无错字精校版 寒潮来袭:开局多子多福拿下女主播 乔荞商陆小说全本免费阅读 长生桥 一气吞天地 我躺平后,垂死相公惊坐起 一气吞天地许易楚灵儿的小说全文免费阅读无弹窗 一气吞天地许易楚灵儿小说全文免费阅读完整版 许易楚灵儿一气吞天地小说免费阅读全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