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斯特拉瑟的红色德国 > 第381章 同盟国的想法

第381章 同盟国的想法(2/3)

目录

由德国年轻人组成的大军坐火车出发时,主动在火车上涂抹着“打到巴黎去”的字样。

法国宣布参战后,普安卡雷总统宣布要建立全国人民的“神圣同盟”,巴黎的街头上到处都是欢呼的年轻人。

大家纷纷高喊口号要“痛扁德国佬”,民众纷纷摩拳擦掌要一雪四十多年前对德国的色当之耻。

英国那边更离谱,志愿参军的民众排成长队,纷纷主动要求离开英国本土到欧洲大陆作战。

对自己可能牺牲在一个和保家卫国毫无关联的战场上这个事毫不在意。

类似的场景在欧洲多个列强国家中纷纷出现,奥匈帝国和土耳其等国家也是一样的出现了参军狂潮,对战争的降临可谓是喝彩式的欢迎。

整个欧洲的所有参战国都出现了民众的参军狂潮,都有出现过市民因体检不合格无法参军,感觉被剥夺了赢得荣耀的机会愤而自杀的新闻。

为什么一战刚开始的时候,欧洲的民众这么狂热的要求参军?

因为在1914年一战爆发前,欧洲已经有40多年没经历过战争了,整整两代人,民众对战争的印象还停留在40多年前。

从一战的40年前到一战三四百年前的这个区间,战争对欧洲人而言就意味着财富,就意味着地位。

八国联军打中国的时候就出动了几万人,最后就死了几百人,结果直接把我们这个庞大的东方帝国所有精锐部队都给消灭了,首都北京也给占了。

要不是为了扶持个傀儡政权帮忙搜集掠夺中国的财富那清政府直接就不复存在了。

从此中国成了欧洲的血库,每年源源不断的上贡,而这一切只付出了几百人的伤亡,其中一半还是日本人。

出战的英国死亡64人,出战的法国死亡50人,出战的德国死亡60人,出战的美国死亡48人,出战的奥地利死亡8人。

就死这么点人,掠夺了一个庞大东方帝国的无数财富,让本国国民的生活水准直接提升一大截。

那么给参战士兵以高额的财富和社会荣耀,给战死者以丰厚的抚恤并对其家属子女各种优待,这不过分吧。

欧洲军队打其他殖民地的时候情况类似,都是以极小的损失就拿下了庞大的土地和财富。

再往前就更离谱了,当年打南美洲印加帝国的时候,皮萨罗率领168个西班牙士兵正面击败了由600万人口帝国倾全力组建出来的8万大军。

当场俘虏印加皇帝,灭亡了整个印加皇朝,掠夺到了难以想象的黄金和白银作为印加皇帝的赎金,仅仅只死亡了几个人。

拿到海量的黄金和白银后,皮萨罗却毁诺直接处决了印加皇帝,继续发动对印加帝国的侵略,西班牙帝国也开始增兵。

花费了40年时间,整个印加帝国全灭,600万人口死亡90%,只留60万成为了西班牙人的奴隶。

因为征服了印加帝国,西班牙一跃成为了当时整个欧洲最富有的国家,运到本土的黄金和白银数量让整个欧洲都为之震惊。

而西班牙在战场上牺牲的士兵人数,仅仅只有几十个,死与长途跋涉和疾病的人数远远高于死于战场上的。

这就是记录与欧洲历史课本上的战争,所有欧洲人从小到大耳濡目染的就是这些知识。

但偏偏这些历史句句属实,确实就是这样的,并不是政府有意夸大战争的收益来鼓吹战争。

欧洲本土国家彼此之间也发生战争,但烈度极小,持续时间极短,基本上取得了一场战役的胜利大家就会和谈,赢了自然大好特好,输了也就割点地赔点钱,没人会死磕到底。

道理也很简单,整个地球到处都是弱小而富有的殖民地,大家分兵占领都占不过来呢,何必死磕到底把兵力都彼此互耗掉。

打一架互相展示下力量就行了,省下力气继续对海外拓展殖民地才是正道,不然在这里死掐导致海外殖民地被别的国家占完了那才叫笑话呢。

所以一战之前欧洲没有过惨烈的战争,最大规模的普法战争也就只打了一年,死伤的也都是职业军人,人数也很少。

输了的老兵还不服气,觉得是自己统帅无能,要求再打一仗。

当年拿破仑7次单挑欧洲列强,每次也都是一年内结束战争,对民众也基本没有影响。

这种历史背景在欧洲并不是持续几年,而是持续了足足几百年。

这种文化背景下培养出来的年轻人普遍认为战争就是一场激动人心的短暂冒险,都相信自己的国家只要参战必然能迅速取胜且伤亡不多。

战争只要开启,就意味着自己的国家即将发财,自己也会跟着发财。

现在的人肯定不会这么想,但一战前整个欧洲的年轻人都是这么想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新书推荐: 星武纪元 一织繁花 原来我是超人气反派 半岛蝉鸣日记 九阳武神最新章节 被换亲后照样活得风声水起 鸿武天帝叶云飞苏清洛 叶云飞武脉重开 叶云飞苏清洛最新章节 离婚后发现验孕单的薄总悔疯了宋婳薄修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