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游走在晚清的乱世理工男 > 第二百七十一章 关内关外

第二百七十一章 关内关外(3/4)

目录

“这次还叫上了我!”李谕笑道:“今后你们不仅是梨园名角,还是电影明星。”说了没几句,戏院后台就叫杨小楼赶紧去化妆,准备登台演出。

这种演出一演起来就是一整天,而且看庆亲王奕匡和载振的势头,恨不得连演三天。

同庆班也乐得接王府的活,能赚不少银子。李谕回到厅中,被唐文治和徐世昌叫住。

“李谕院士,久仰久仰。”徐世昌道。李谕此前在北洋时见过徐世昌,不过没有说过话。

现在徐世昌在北洋几乎是袁世凯之下的二号人物,袁世凯相当器重他,当做北洋诸葛亮看待。

李谕抱拳道:“见过菊人老师!”这是北洋军中很多将领对他的称呼。

徐世昌说:“院士先生贵为帝师,叫我老师,我可担待不起。”他的意思是不能当皇帝的师祖。

徐世昌现在是商部左丞,唐文治是商部右丞,也就是四号人物和五号人物,位列载振、伍廷芳和陈璧之下。

不过徐世昌从此开始就在官场坐起了云霄飞车,一路狂飙突进。唐文治说:“菊人老师听闻阁下在东北地区坐过数次火车,想必对东北有所见闻,想要了解一二。”徐世昌说:“本人深感东北之危,不可不防。沙俄兴修铁路之目的,我心中明白,如此广袤土地,若再被外人占领,将是国之大耻!”徐世昌在清廷任职时最重要的贡献应该就是此后担任东三省总督时对东北的重视和经营。

李谕说:“左丞说得极是。但我观东北之势,并非不可为,人口在不断增加。”徐世昌叹了口气:“福兮祸之所伏,祸兮福之所倚。”徐世昌嘴上不便明说,但李谕很清楚,他话中指的是禁关令和如今关内动荡的局势。

可以很直白地说,清廷之所以丧失如此广袤的土地,与禁关令关系极大。

因为清廷损失最多的,就是沙俄割去的东北土地。而如果没有禁关令,沙俄不会拿得这么轻巧。

所以禁关令绝对称得上清廷最大的弊政之一。所谓禁关令,就是禁止关内的汉人进入东北,因为清廷将此视为自己的龙兴之地。

当年清廷大军入关,不仅仅是军队入关这么简单,而且带着大量人口入关。

那时清廷还是八旗制度,军民合一,打仗的时候是军人,和平的时候是普通百姓。

他们和八旗旗主有很强的人身依附关系,有种主奴的感觉,这种关系非常固定。

因此清军入关之后,这些家属也跟着入关。就这样,大量的满族人进入到了关内。

而东北人口锐减,剩下的大都是汉人。三秋桂子,十里荷花。满清留恋关内的舒适生存环境,但后来清廷发现,必须阻止汉人入关移民,因为关外本来就没剩多少满人,移民过来的又都是汉人,时间一长,恐怕东北将全是汉人。

清廷还抱着一种非常畸形的思想,万一在中原的统治被推翻,还能逃回老家。

——留着后路,怎么可能真想好好统治。就是这种思想驱使清廷实行了禁关令。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新书推荐: 夫人有新欢了霍总全球追妻霍璟博商满月 武神剑尊 穿越七零之病弱知青美满人生 官场:救了女领导后,我一路飞升 让你导演爱情,你给我导只猴 满级悟性,从剑阁守剑开始 高手下山:七个绝色师姐把我宠上天 四合院:从轧钢厂保卫员开始 官场救了女领导后我一路飞升杨鸣夏阳 重生之悠闲人生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