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洪武生存指南 > 第069章:既原始,又不原始。

第069章:既原始,又不原始。(2/4)

目录

大家去快可以试试吧。】

这却是事实。

而且,了解到这个事实,朱塬也终于明白,曾经老朱为何会那么毫无负担地宣布迁界禁海。

1500吨鱼获,再换算成当下每石150斤左右的计量,也只是2万石而已,整个大明海疆,总产量那怕相当于舟山区域的5倍,也不过10万石鱼获。

相比起来,不说整个大明的粮食产量,只是对比洪武年间最高达到3000万石级别的粮赋收入,这10万石鱼获,那怕全交了税,也实在可有可无。

既然可有可无,这海,禁了也就禁了。

因此也可见这年代渔业生产之原始。

另一方面,不原始在于,几百年后人们能看到的各种捕鱼手段,比如各种网具,刺网、围网、拖网等等,这年代,都已经出现。

缺少的,只是规模化。

就像后来最高效的捕鱼方式,拖网捕捞,这年代最常见的是一个小变种,对网,也既是朱塬上午让人在甬江上展示那种,两船并行合作,因此称‘对’,当下也可以说既普遍又不普遍。

普遍的是‘小对’。

看词义就能大致猜出,两条小渔船合作,拖网最长也只有两三丈。

少见的是‘大对’。

五百料级别以上的大船,十余丈长的拖网,另外还需要周边有配合的小船。

其他不说,只是一艘500料大船当下800两白银的造价,普通人家一辈子也置办不起。而有能力置办的地方豪户,其实也不会轻易置办,因为投入与产出比例并不高,出海的风险也大。

就说船东打造了船只雇人出海,万一出了事故,死了人,那是要赔的。若是运气再不好些,遇到了大风大浪,船和人都会赔进去,那更是损失惨重。

因此,朱塬了解到,只有在几十年前的太平年景里,豪富之家积累了足够多的资财,朝廷的税收政策也算明朗,那时才有人建造大船进行大对捕捞。而近些年,沿海各个军阀打来打去,地方豪户也就变得保守起来。

还是乱世黄金。

建造大船,或许转眼间就被军镇强征,一去不回,不如屯着现钱,关键时刻甚至能救命。

造成的结果就是高效的大对捕捞近些年在明州地区已经非常少见。

朱塬也可以肯定,当下舟山渔场的年产量,肯定连记载中大概的300万斤都不到。

现状之后,就是一些更具体的细节。

说起海洋捕捞,这年代的一个关键名称,就是‘鱼汛’。

远离海边的人想象中沿海百姓随便撒网下去就能满载而归的情形是不存在的,特别还是这种生产力低下的年代。

这又涉及到某个‘耐久’名词,时间地点不对,随便驾船出海捕鱼,收获可能还抵不过对船只渔具的‘耐久’损耗。

于是就需要等待某些鱼类在某一时间某一区域大规模聚集的‘鱼汛’。

这里又是一个不原始的地方,当下,明州沿海居民已经总结出了每年四季的鱼汛大致情况。然而,每年收获八成都要靠清明之后四五月份的大黄渔汛,又是回归原始的缘故。

生产能力不足。

就说春季的小黄鱼汛。

这本该是与初夏的大黄渔汛相当的一次丰收季节,然而,每年二月开春后小黄鱼从南向北聚集洄游,一路穿过舟山群岛区域,却没有停,而是跑去了长江口外的佘山洋。

近期海上舆图越来越明确,朱塬知道,佘山洋在距离明州东北方向的两百里到三百里左右,大概是嵊泗列岛的正北方。

这样一段距离,放在几百年后,不算甚么。然而,这年代,别说嵊泗列岛再往外,敢去两百里外的嵊泗列岛区域捕鱼的,都少之又少。

因此,明知道再往北会有小黄鱼群,没人敢去。

当然了,不是绝无仅有,要不然也不会有人知道那边有鱼,就只是,去那边捕鱼的,几近于无。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新书推荐: 听见海棠花开的声音 医武双绝陈天阳 我史莱姆何尝不想成为盖世魔王 末世重生:我是大佬 地表最强九千岁我靠加点成武圣陈向北李贵妃 哑巴嫡女:我靠装聋作哑走上人生巅峰 书生凶猛 宠妃作妖日常 陈天阳苏沐雨 岸芷汀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