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家兄朱由校 > 家兄朱由校 第五百九十章 狠辣迁移

家兄朱由校 第五百九十章 狠辣迁移(2/2)

目录

    “下官还是想要去安西,最好是贫苦一点的地方。”

    孙可望心里清楚,朱慈燃和齐王一样,注重真功实绩。

    因此如果他去了偏僻的地方,朱慈燃也不会忘记他,而他取得的功绩也能说服朝中官员。

    他有自己的算盘,而面对他的算盘,朱慈燃则是略微皱眉,随后才叹了一口气:

    “既然伱执意要求,那你就先去安西鄯善(若羌)吧。”

    “那里虽然在汉唐时还比较繁华,但北虏西征过后便空无一人,前些日子有三百户百姓刚刚在那里落脚,能不能发展起来就看你了。”

    说到这里,朱慈燃还着重说道:

    “孤可不会对你过多关心,这是你自己选的。”

    “谢殿下……”听到自己分配到了鄯善县,孙可望虽然面上不露山水,但心里却十分高兴。

    他清楚鄯善县的优点与缺点,人少,距离安西主要重镇比较远,但境内有且末河和诸多河流流过。

    只要他好好开发当地的水利,鄯善一县养三万百姓不成问题。

    因此在谢恩之后,孙可望便作揖退出了春和宫。

    只是在他走后,面对他前面的提议,朱慈燃想到了自己所见的山西百姓。

    大旱都不走,唯独真的没饭吃了他们才会走。

    如果百姓的“劣根”真的是这样,那孙可望的办法也不是不可以。

    “殿下,孙主薄的建议可以采取,不过需要先问问齐王殿下。”

    孙传庭在朱慈燃开口前提前开口,显然他知道朱慈燃已经心动了。

    其实不仅仅是朱慈燃,便是孙传庭都是心动的。

    说来说去,如果钱粮充足,那在天启十四年的时候,把北方一半百姓迁移关外,那现在北方的旱情根本就不是问题。

    现在过去那么多年,北方除山陕、山河、北直隶外,其它北方八省人口不过九百余万。

    算下来,从天启七年开始迁移到现在,十二年时间才迁移九百万,说到底还是因为一开始的朱由检太爱民。

    后来他也认识到这个问题,下了一把“狠心”,但比起这个时代的人来说,他那点改变,根本称不上狠心。

    最少他还要保证百姓不会饿死,关键时刻还是会平抑粮价。

    但到了孙可望、朱慈燃这里,他们就是要用饥饿把人赶去西域和关外。

    孙传庭的年纪放在这里,他已经不是当年那个完全理想的人了。

    在乌斯藏的那么多年,他早就反思过为什么大旱一来就拖垮大明的问题。

    说到底,还是齐王心太善。

    换做太祖高皇帝,早就把人绑着,强行迁移去当地了。

    哪怕有逃跑的,哪怕十个人跑了三个人,但只要迁移的人数够多,留下来的人也能巩固大明在当地的统治。

    朱慈燃、孙可望还算是学了朱由检讲究的“自愿”现象,想用饥饿先把百姓“自愿”逼过去。

    用这种办法,即便百姓还是会迁移回原籍,但不至于像洪武年间的逃亡率33%那么夸张。

    因此,朱慈燃很快拟定好了大体的方向,随后将奏疏发往了齐王府。

    等奏疏送到齐王府,朱由检打开看过之后,他第一时间便沉默了。

    朱慈燃准备取消平抑粮价和粥场的政策,将粥场设置在迁移西域和单于、东海、漠东三省的火车上,专门用一节火车来作为厨房熬粥。

    也就是说,饥民只有上了火车才有粥喝。

    这样的政策下,朱由检不难想象,北方粮价会涨到什么样的天价,有多少百姓会因为吃不起饭而迁移。

    可是他也无法不承认,这样的政策要比他的迁移政策管用太多。

    因此面对这份奏疏,朱由检抬头对送奏疏来的刘顺说道:

    “奏疏没有太大问题,可以下批,但注意百姓的温饱问题,要第一时间让上车的百姓有粥喝,不要把人饿死。”

    “另外,火车班次要准备的足够多,火车速度可以慢,但车次要够多。”

    “是!”刘顺作揖应下,随后便拿着奏疏退出了承运殿。

    看着他的背影,朱由检深吸一口气:“我这侄子,做的比我好多了。”

    “殿下……”旁边的王承恩闻言有些不忍:

    “并非您做不好,只是您对百姓太心善了。”

    “心善……”朱由检轻笑,有些自嘲:

    “心善也没用,解决不了百姓吃饭的问题。”

    “只希望日后史书上,别记载我妇人之仁便好。”说罢,朱由检看向角落。

    只见在那角落,一名十六七岁的官员正在记录朱由检的一言一行。

    曾经那个老迈的起居注官已经去世,他的孙子继承了他的官职和工作。

    以他的年纪,不出意外的话,他会记载下朱由检的这一生。

    朱由检在后世的评价如何,全凭他手中的那一支笔。

    朱由检靠在了椅子上,他心态已经平稳了,现在的已经没有太多事做。

    现在他只等朱慈燃成长起来,等齐国有百万之民,他就可以前往齐国就藩了。

    届时,许多事情就再也与他无关了。

    他摸了摸自己下巴的胡茬,这才意识到自己这一世也活快到三十岁的年纪了。

    崇祯在三十四岁自缢,不知道他朱由检又能活到几岁。

    想到这里,朱由检起身准备出去走走,而与此同时,朱慈燃下达的圣旨却让整个京城都震动了起来。

    百官和各部衙门看着那圣旨,都不免有些佩服朱慈燃的果决。

    同时,他们也纷纷下发了关于他们各部衙门的相关政策与旨意。

    首先便是兵部的兵马司开始张贴告示,诉说了明年六月断绝一切前往关外、西域各省的迁移通道,朝廷不再自掏腰包为百姓迁移。

    其次便是皇店,迁移司也纷纷开始张贴。

    宣传搞定后,便是户部的常平仓粮开始停止放出。

    由于有了火车,因此除了福建、广西这些没有火车的省份传递消息较慢外,其它各省都在不到十天内得知了新政的内容。

    只是半个月的时间,迁移安西、北庭、单于、漠东、东海等五省的人口骤然增多。

    从一开始的一天六百多,到后来的一天三千多,迁移的人口平白增长了五倍。

    当然,其中三分之二的百姓都是迁移去单于和漠东、东海等省份的,只有三分之一是要去西域的。

    可即便是三分之一,那也是每天一千多人,一个月便是三万人。

    这一个月的效果,比之前三个月的效果还好。

    不仅如此,伴随着常平仓粮食开始停止放出,南直隶、和山东、湖广大部分地方的粮食都开始涨价。

    粮食的涨价,逼迫着许多居住在城市的穷苦百姓迁移,迁移五省的人口进一步开始增加。

    到腊月十五的时候,一天迁移的人口甚至达到了五千四百人。

    “不愧是我儿子!”

    南京皇宫外廷的奉天殿(皇极殿)面前,当朱由校开朗一笑时,他此刻正穿着一身干活的粗布麻衣,站在奉天殿的工地上,手里正拿着迁移司送来的好消息。

    “不错不错,燃哥儿总算和我有些相似了。”

    拿着手里的奏疏,皮肤黑了不少,人消瘦不少的朱由校满意的不断点头。

    老实说,自家儿子在今年的监国之举,如果不是朱由校确定他是自己儿子,他都会怀疑自家儿子实际上是自家弟弟的儿子了。

    现在看来,自家儿子和自己只是理念不同,性格上还是比较相近的。

    这么想着,朱由校把奏疏拿给了旁边的魏忠贤,然后看了一眼正在搭建的奉天殿,他满意的点了点头:

    “迁移这事情做的不错,赏些东西给东宫,大伴你再替我写一份手书去夸奖一下这小子吧。”

    “奴婢令旨……”听到朱由校的话,魏忠贤作揖应下,随后又抬头犹豫道:

    “万岁,太子殿下此举虽然不错,但如果常平仓粮不发,那江南三省的士绅官员恐怕会有所不满……”

    “不满?”朱由校转头看向魏忠贤,轻笑道:“朕不如弟弟,朕承认,可朕终归还是皇帝。”

    “他们在江南,朕也在,他们若是不满,便都上疏给朕好了!”

    “迁移之事不容更改,有违者,阻碍者,皆流放岭北牧羊!”

    朱由校拿出了皇帝的架子,这让有了主心骨的魏忠贤松了一口气。

    他作揖之后转身离去,准备去好好操办这件事情。

    至于朱由校,他则是带领着三百多名工匠力夫,一点点的将洪武年间的奉天殿给搭建了起来,看样子乐在其中,不亦乐乎……

    (本章完)

目录
新书推荐: 孤岛重逢 爽翻!小管家靠发疯整顿霸总文学 表姑娘出嫁后,被疯批权臣强夺了 吾儿杨戬有大帝之姿 高武:序列降临,我隐藏了排名 大当家不好了 快穿拯救女主后,恶毒女配崩人设 这超能力不靠谱 劫在西游?我道心与相俱空 全球寿命抽奖:只有我能指定奖励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