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家兄朱由校 > 家兄朱由校 第五百一十一章 大国寡民

家兄朱由校 第五百一十一章 大国寡民(2/3)

目录

    “怎么不会?你是不知道,泰昌元年的时候,那时候米价都能涨到八文一斤,淮北那边饿死了好些人。”

    “也就是后面万岁继位,齐王主政,不然你娘亲我恐怕活不到现在。”

    妇人烧火煮饭,渺渺炊烟顺着烟囱升腾,少年郎则是回到书房拿出了一个茶水炉放在了石桌上,加了几块煤炭后煮茶。

    “今天我出门看到许多乞丐,听说都是遭了旱灾,没有工做的人,官府不让他们乞讨,要让他们迁移去南边。”

    少年郎拿着一本《燕山算术》,一边看,一边和娘亲聊着天。

    他娘亲听到后,便带着几分打趣回应:“去南边才好呢,如果不是你爹当上了次九品的官,我们也早走了。”

    说起自家夫君,妇人也叹了一口气:“唉……为了十二两的俸禄,跑到了凤阳府去当差,不知道今年他攒了几天假,能回来多久。”

    “爹明年好像就到升迁的时候了吧?这次升迁就是从九品官员了。”少年郎一边看书一边闲聊。

    “是啊,升迁,就是不知道升到哪里。”妇人应了一声,但又笑道:“升迁也没多大用,也就多了三两年俸。”

    “这当官得熬,你爹说熬到正九品官员,他的年俸就有五十两了,到时候朝廷如果不在南直隶开设官学,就送你去京城读书。”

    “我倒是不想去京城,我就想在扬州陪着娘亲。”少年郎翻了翻页,抬头回应了一声。

    妇人没说什么,但脸上的笑意却掩不住。

    “笃笃——”

    “韩李氏!韩书吏让人给你寄信了!”

    忽的,门口传来了敲门声,厨房里做饭的韩李氏一听,连忙擦了擦手,但韩家小子却已经起身走到了门前。

    “哟,居然是绩哥儿你开门,这是你家的信。”

    门外,一个骑着三轮车的信差看到韩家小子有些诧异,但很快笑着拿出了韩父寄来的信。

    “多谢刘叔,刘叔要不要进来喝口茶?小子刚煮的。”韩家小子接过信,便侧过身子示意刘信差里面请,不过刘信差摆了摆手:

    “今日的信件还多,就不留了,等你爹回来的时候,我再上门叨扰。”

    “走了!”说罢,刘信差骑着三轮车离开了韩家门口,韩家小子看着他远去,也转身回到了院内,关上门后拆开了信。

    “写了什么?”韩李氏走到了厨房门口,眼里有些期待的看着韩家小子,而他也打开了信件。

    【吾儿绩……】

    韩绩打开了信,一字一句的读出了韩父所写的信件内容,总的来说这是一份家书。

    韩父交代了他会在腊月二十左右返程,大约腊月二十二就会抵达家里,这次他攒了二十一天假期,正月初十才收假,估计可以住到初七。

    除了这些,韩父主要交代了他从同僚口中听到的一些消息。

    比如朝廷会在五年内开办南直隶的官学,他们不用攒银子去京城了。

    其次就是他的官职提前得到了升迁,并且被调到了距离扬州比较近的镇江府,担任镇江府丹阳县的总书(收取赋税的职位)。

    说完了这些,韩父又询问了一下韩李氏过的怎么样,让韩绩不要气到韩李氏,好好听话,多看书,争取日后恩科入选,成为一个官员。

    “你爹也是,过几天就回来了,还差人送信。”

    韩李氏嘴里说着埋怨的话,但脸上的笑容却藏不住,显然他对韩父带来的好消息十分满意。

    至于韩绩,他在看完信后则是询问娘亲道:“丹阳县到我们这里有多远?”

    “百二三十里吧,我听你爹说过,是个很繁华的地方。”韩李氏不是什么大家闺秀,也读不起女学,因此识字较少,基本都是韩父与她婚后教导她的。

    在她的认知里,上官桥镇就已经十分繁华了,她从没有走出过上官桥镇,和这个时代大部分的人一样,一个镇子,可能就是他们去过最繁华的地方。

    “笃笃……”

    “绩哥儿!”

    忽的,门又被敲响了,一道稚嫩的声音响起,韩绩听闻当即起身。

    他快步走到了门后,将门栓拉开,出现在他眼前的是一个身着褡护,背着行囊,似乎要出远门的少年郎。

    “何琦?”看到是自己的朋友,韩绩放松了警惕:“你这是……”

    望着何琦背上的行囊,韩绩心里有种不好的预感,而站在门口的何琦则是带着一丝沮丧:“我爹要带我们去吕宋,我是来找你告别的。”

    “去吕宋?!”韩绩声音不由拔高,毕竟何琦是他从小的玩伴。

    “谁去吕宋?”听到有人要去吕宋,韩李氏也走了出来。

    “何家小子你要去吕宋?”望着熟悉的面孔,韩李氏也跟着拔高了声音。

    “嗯……我爹要带我们去吕宋,镇上的田都已经卖了,我是来告别的。”

    何琦解释了一下,韩绩闻言不由面带忧虑:“怎么会去那么远的地方?”

    “听说吕宋有官学,而且每个人发三亩熟田,十七亩生田,我家里人多,我爹想着去吕宋划算。”何琦解释着。

    他家的情况,韩绩和韩李氏都知道,原本一家有六口人,但家中只有三亩薄田,只能靠他父亲和他爷爷打些零工度日。

    天启九年,朝廷镇上的李举人不知道犯了什么桉子,被朝廷抄家分田,何家因此分到了六亩田地,但九亩田依旧养不活家中六人。

    本来打些零工还能勉强支撑,但随着今年旱情以来,许多乡下的人都上镇上打工,他家在打工能赚到的银钱也就越来越少了。

    加上他爷爷今年已经五十有九,一直打工也不是办法,因此迁移才是他们这种人家最快能富裕起来的办法。

    以朝廷移民的规矩,他们家六口人能分得熟田十八亩,生田一百零二亩,外加两头耕牛。

    不提需要开荒的生田,单单这十八亩熟田,就能让他家不再去打工,安心在家耕种。

    “先进来说吧,刚好吃个饭。”韩李氏感觉有些唏嘘,但何琦摇了摇头:

    “过一刻钟我们就要走了,我是特意来找绩哥儿告别的。”

    “走这么紧?”韩绩有些沮丧,何琦也很无奈:“我爹说去晚了,吕宋的熟田就被抢光了,到时候就只能去更南边了。”

    “去吕宋,最起码得二十五六天,去到之后差不多就能种地了,种完了地,我爹和我阿爷就要开生地,我也可以读官学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新书推荐: 仙子们都对我有非分之想 七零娇软真千金把最帅糙汉撩疯了 映月宫 亦如浅 困雾 养育人类,猫猫有责! 福妻祸夫 末世:普攻成神,从暴打绿茶女开始 灵气复苏开局始皇秘法疯狂晋级 宁小姐,周先生服软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