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家兄朱由校 > 家兄朱由校 第两百六十八章 以宗制藩的国策

家兄朱由校 第两百六十八章 以宗制藩的国策(2/3)

目录

    “哥哥还相信那老黄册上的百姓数量?如果不是臣弟清查了军屯田,恐怕黄册之上,到了眼下还是六千万人不到。”

    朱由检的话,让朱由校为之苦笑。

    谁又能想到,一个清查天下军屯田的举动,不仅清查出了近亿军屯田,还查出了近两千多万军户和民户?

    自然,顺着朱由检的话往下想,朱由校自己也清楚,大明的户籍和人口数量是一笔糊涂账。

    如果真的组建起一百多万的兵马司和衙役,恐怕能解决大明不少问题,不过俸禄这块……

    “百万人马,朝廷怕是拿不出这笔银子来给他们发俸禄。”

    朱由校心情有些沉重,而朱由检则是对他安慰道:

    “按照眼下的物价,普通胥吏的俸禄当定在每月六百文,年俸七两二钱。”

    “衙役年俸八两钱,兵马司士卒年俸定为十两银子比较合理。”

    “若真这样,那我大明两百万胥吏,加上这百万衙役和士卒,岂不是要发两千多万两银子?!”朱由校深吸了一口气。

    “倒没有那么多。”朱由检摇了摇头道:

    “兵马司实际上用不了五百人,寻常的山贼也不过是几十人罢了,而守城时,衙役也可以走上城墙。”

    “因此兵马司以县来说,百人足以,所以衙役和兵马司的数量不会超过四十万人。”

    “至于胥吏……”朱由检看了一眼自家皇兄,无奈笑道:

    “冗员的事情哥哥难道忘了?这两百多万胥吏能办事情的恐怕不足三成。”

    “既然如此、那不如直接将其他七成解散,反正他们没有俸禄,而只是为了权势。”

    “一旦兵马司建立完善,他们也只有老实等着被解散了。”

    “大明的胥吏,只需要和百姓达到一比三百人的比例就足够。”

    朱由检说出的比例有些大,但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毕竟大明的经济就决定了不可能有比例太小制度。

    一比三百已经不错了,最少能保证每个村都能有一两个胥吏。

    按照这个比例来说,只需要四五十万胥吏,就足够满足除了京城外其他地方上的政策下发。

    毕竟一些政策的发布和执行上,除了胥吏外、还有衙役和兵马司可以一起进行。

    这么一来,即便算上京城,哪怕有六十万胥吏,五十万衙役和兵马司,他们的俸禄也不会超过九百万两银子。

    况且、许多伤残退役的将士,也可以经此好好安置了,八十八万兵马中也可以慢慢进行退役一批兵马,将军队的军饷和文官体系下官吏俸禄控制在两千五百万两以下就足够。

    大明眼下的耕地面积,已经超过了清朝乾隆三十一年的水平。

    乾隆三十一年的清朝人口是两亿,而眼下的大明不会超过两亿,大概在一亿五千万左右浮动。

    大明人口少,却耕地多,并且财政收入达到了清朝乾隆三十一年80%程度。

    原因也很简单,因为有了辽东迁移屯垦政策和旧港的迁移政策,加上收复旧港耕地的缘故。

    朱由检对于大明的经济状况还是比较了解的。

    甚至就眼下来说,他认为大明的财政潜力还没有被彻底挖掘出来。

    就单单一个盐税,乾隆年间可以达到七百多万两,而眼下的大明还是三百万出头,这其中就有不小的提升空间。

    至于茶税、矿税、酒税、商税就更别说了。

    不过需要在意的是,在建立起一些税收的同时,也要取消一些税收。

    比如明代的商税主要包括市税、关税和舶税三种,而关税并不是海关税,而是称“通过税”,大体是指官府在商人比经交通要道设关立卡,征收通过税。

    这种税收的存在,导致了货品流通的难度加大。

    根据锦衣卫的汇报,一些江南的商贩布去洛阳,结果一路上要经过几十个关卡,每个关卡都有伸手要钱的人。

    一路上交税额度数倍于货值,并且没有落到朝廷手中。

    作为商人,他们也只能选择高价贩布来回本,所以这种税是应该取消的。

    至于农业上,杂七杂八的第三项税务更是看的农民眼花缭乱,正税看上去只有5%,但实际上加上其他的第三项税,税率直接拔高到15%~20%。

    尽管这在历朝历代中,已经算是比较低的税率了,但朱由检知道、必须改变农业税在大明国内的占比。

    降低农业税,不仅是在缓解社会矛盾,也是再给小冰河大灾下的百姓和朝廷一条活路。

    在他看来10%的粮食实物税就足够了,最重要的还是要做到士绅一体纳粮、一体当差。

    只要能把大明眼下近八亿亩田地田赋收上来,近八千万石粮食在折色后,价值两千八百万两上下,足够大明基本的行政开销。

    再算上农业税加商税、海关税,加盐课和茶课、酒课国营的模式。

    以大明眼下的疆域,税收足够突破四千五百万两银子。

    当然、这是折色,真的收上来还是实物,毕竟如果大明真的每年收上来这么多银子,恐怕每年都要面对一场小型的经济危机。

    不过、以粮食为主的事物才是接下来大明最需要的存在。

    “弟弟只说了杨文岳他们,还有孙元化和毕懋康呢?弟弟想调他们去干嘛?”

    朱由校对于自家弟弟的想法更感兴趣了,尽管他还是担心这样的新政会导致数量庞大的文官和士绅反扑,但他想了想他们兄弟手中的兵权,以及燕山学府的学子,渐渐放下了心来。

    “他们二人,臣弟准备让他们筹备一个军备研究院。”朱由检带着一丝笑意回应。

    “军备研究院?”朱由校来了兴趣,这东西一听就是研究东西的,而且还是军械,就是不知道研究的是什么军械。

    同样的、面对朱由校的询问,朱由检也微微颌首:

    “嗯,军备研究院,主要是研究一些可以运用到战场上的东西,当然还有民生上。”

    朱由检想弄这个东西很久了,只是苦于研究题材和方向一直没有编写好,加上没有绝对的武力前,研究出来就是为他人做嫁衣,因此一直没有进行。

    只是眼下不同了,皇权威势鼎盛,兵马遍布天下,燕山学子中有天赋的苗子也被选出来了。

    这种时候、也是时候聚集一些善于研发的人才开始推动科技和工业了。

    大明需要增强投送能力,钢铁产量、粮食产量,还有军事装备的更迭。

    因此、蒸汽机、有轨四轮马车,高炉、击发枪、火药、化肥等等科技产物。

    不过对于研究这些东西需要多久,朱由检自己也没有底气。

    蒸汽机这东西看上去简单,但如何让他的动能足以拉动火车是一个巨大的问题。

    以朱由检那简陋的理科知识,顶多能弄出一个可以加压抽水的蒸汽机,最后的用途估计也是用在矿洞里。

    似乎如果他没有记错的话,最早用于工业的蒸汽机版本,就是拿来给矿洞抽水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新书推荐: 孤岛重逢 爽翻!小管家靠发疯整顿霸总文学 表姑娘出嫁后,被疯批权臣强夺了 吾儿杨戬有大帝之姿 高武:序列降临,我隐藏了排名 大当家不好了 快穿拯救女主后,恶毒女配崩人设 这超能力不靠谱 劫在西游?我道心与相俱空 全球寿命抽奖:只有我能指定奖励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