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寒门状元 > 第一八一章 期末考试

第一八一章 期末考试(2/3)

目录

惠娘一直把自己当作是“守法良民”,所以对沈溪提出的以恶制恶的方法不怎么热衷。可沈溪说的对方可能抢银号一事令她非常担心……就算她能坐视银号被抢,那些股东也不会答应!

“那咱去请什么人出面?”惠娘满腹疑问。

“最好是到城外去找人,而且不能明着找,要暗地里筹备,这样就算出了事,也赖不到咱头上。”

沈溪提出的方法,就是江湖事江湖了,不通过官府,你来打砸我的店铺,我就找人去把你们给打一顿,就算双方有死伤,那也是江湖之事,官府不会过问。

惠娘有些踌躇,因为她没有这方面的关系和人脉,事情又不能跟银号其他股东说,最后还是沈溪指点,安排宋小城去城外找。

宋小城来汀州府城不到一年时间,但他对城里城外的江湖势力摸得门清,有钱好办事,只要钱到位,什么都好说。

……

……

腊月二十一,学塾的期末考试正式进行,这次贴经、墨义题仅各十道,但时文却有两篇,一大一小。

大题的题目为“女与回也孰愈”,小题为“不以规矩”。

沈溪略一思索,大题出自《论语·公冶长》篇第八章,全文是“子谓子贡曰:‘女与回也孰愈?’对曰:‘赐也,何敢望回,回也问一以知十;赐也,问一以知二。’子曰:‘弗如也,吾与女弗如也。”

孔子最著名的教育方法是循循然善诱人,特别会按次序诱导弟子。这是诱导启子贡的一段话,让他和最好的学生颜回比较,是否比得上颜回。子贡实事求是地认识自己,说明比不上颜回,而且回答很形象具体,一是“问一知十”、一是“问一知二”,差距很大。孔子肯定了他回答的正确,极为赞许。

这章书在朱熹注解中,除“女”注音“汝”、“愈、胜也”等文字注解外,后面总注解说:“……问其与回孰愈,以观其自知之如何?闻一知十,上知之资,生知之亚也。问一知二,中人以上之资,学而知之之才也。子贡平日以己方回,见其不可企及,故喻之如此。夫子以其自知之明。而又不难于自屈,故既然之,又重许之;此其所以终问性与天道,不特问一知二而已也。”

沈溪斟酌再三。先用草稿纸把大题的破题写好:“以孰愈问贤者,欲其自省也。”

沈溪抓住两个要点,就是“孰愈”、“自省”。前者是题中的实词,后者是朱注中的意思,即“观其自知之如何”?“孰愈”是比较子贡与颜渊。“自省”是启子贡的认识,为什么要启他等,然后全文就这个范围内展开。

而小题“不以规矩”出自《孟子·离娄》篇,章句上有这句话,原章云:“孟子曰:离娄之明,公输子之巧,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师旷之聪,不以六律,不能正五音;尧舜之道。不以仁政,不能平治天下。今有仁心、仁问,而民不被其泽,不可法于后世者,不行先王之道也……”

《离娄》是孟子充分论述仁政、也就是儒家政治制度对国家的重要性,反其道而行之,甚则身弑国亡,不甚亦身危国削,虽孝子贤孙不能改。一上来用“规矩”作个生动的比喻,而且反复强调这一比喻。这里原文重在说“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而此文题只出“不以规矩”四字,作此题不能连下句一起说,只能在此四字上思维挥。

沈溪心中有了个大概。不过并没有动笔,先把大题用草稿纸写完,誊抄到卷子上后才开始继续,他的破题是:“规矩而不以也,惟恃此明与巧矣。”

破题只有两句,沈溪先抓住“以”与“不以”正反两面。以靠规矩,不以靠什么,只是“明”与“巧”,用一“恃”字,这样一来便有文章可作了。

整场考试从辰时三刻开始,下午未时三刻结束,前后三个时辰。这场试考完,意味着一个学年的结束,学塾将从明天学生考试成绩出来后正式放年假。

等沈溪考完试回家,看到宋小城鬼头鬼脑地在药铺门口等着,沈溪上前,宋小城一脸振奋:“小掌柜,我人已经找好了。”

“哦。”沈溪点了点头,“多少?”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新书推荐: 神算萌妻傅太太才是玄学真大佬 嫡姐非要换亲?我嫁王爷她悔哭了 文豪:开局得罪女儿国王 斗罗:绑定随机系统后唐三气疯了 精灵:帕底亚退役冠军的再就业 九爷别装了温小姐她要去领证了温暖谢聿川 九爷别装了温小姐她要去领证了 九爷别装了温小姐她要去领证了 温暖谢聿川 我领证后京圈大佬发疯了温暖谢聿川小说全文免费阅读完整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