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历代王朝更迭 > 第138章山雨欲来风满楼

第138章山雨欲来风满楼(1/4)

目录

商鞅变法之后,秦国又实行了一系列的强国政策,在这种政策的推动下,秦国迅速走出西北的苦寒之地,通过其联通中原的重要门户函谷关,不断地向东方六国发起先后有序的进攻。虽然一系列偶然,让政策不得不做出暂时的调整,比如说楚国都城的败亡,又比如说秦国和韩国的联合,最终拉拢魏国。但是这些调整都是暂时的,秦国的目光始终盯着东方两个最为强大的国家。一个是齐国,秦国选择了和它联合;另一个是赵国,秦国选择了和它决战。

如果将战国末期的东方六国划分为近秦和远秦的话,此时,秦国选择了和远秦三国达成暂时的和平,而选择将利剑高悬在近秦三国的头颅之上。此时的东方,无论在军事实力、经济实力还是在外交制度上,已经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可以和秦国匹敌。因而近秦的三个国家要么选择卑躬屈膝地向秦国投降,要么选择和秦国交战。无疑,任何一个国家的君主都不希望自己生活在别人的卧榻之侧,在开始之时,各国都选择了斗争。

上党一战,赵军以失败告终。

关于这个战争结果,可以有三种解释,要么是秦军和上党守军的战斗力太过悬殊;要么是上党郡的地理位置,并不适合防守;要么是秦将王龁采用了一些可以快速瓦解敌人的策略——比如攻心。但是,一系列现象表明,冯亭之才智非常高,否则不会将成功地说服赵国使之接受上党。如此,秦军攻心难以成功。此外,当时韩国的弓弩十分厉害,后来冯亭直接把20万上党守军带到了赵军的驻扎之地,可见秦军虽然战力强劲,却并没有带给冯亭部很大的打击。赵国之所以失去上党,很可能是因为其地理位置并不适合防守。

但是这一切都只是推测。因为史书对于这一战的介绍并不是很多,其间言道:“(秦昭襄王)四十七年,秦使左庶长王龁攻韩,取上党。”

冯亭败军如潮水一般地退到廉颇大军驻地,难民们也源源不断地会聚到长平。从当时以及后世对于长平之地的记载看来,长平固然重要,但却很难让当时的两个大国生死相搏。那么,是什么导致了长平之战的最后发生?秦国一方很好解释,秦军坚持着白起的策略——对溃逃的敌人穷追猛打,从不相信“穷寇莫追”的兵法策略;而赵军则是出于对自己军力战力的自信和对于丢失上党的不甘。

关于这一战,历史上的记述很多,但是秦国在后来的焚书坑儒中,让许多关于长平之战的记述消失在历史的风尘当中。但是,关于这一战,即使只有只言片语,也必将被人们所铭记。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新书推荐: 我的独立日 斗罗:穿越古月娜,抽唐舞麟血脉 无敌龙帝 禁止相亲!薄总夜夜跪地求名分 合欢宗御祖,谁说我是绝世天劫 都市妙手狂医 封地一秒涨一兵,太后你该如何是好? 转生大树,我打造不朽神国 炮灰和离后,逃荒路上吃香喝辣 开局天龙慕容家,斗转星移打诸天
返回顶部